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邓四平文集 > 金戈铁马燕山寨
字体:      护眼 关灯

金戈铁马燕山寨

 

蓬安有古寨的地方很多:新河乡凉风垭有纪念三国时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幼时生活过的将军寨,鲜店乡有红四方面军徐向前元帅曾经战斗过的铜鼓寨,罗家、福德、银汉交界的地方有佛像林立的神奇的千佛寨,还有白莲教曾经战斗过的白云寨,如此等等,不一而举。在蓬安所有的古寨中,还有一个与合川钓鱼城一样齐名曾改变过世界历史与进程的被誉为“抗蒙八柱”之一的传奇古寨,人称燕山寨。据当地县志记载:燕山寨位于蓬安县河舒镇燕山村内,该山靠近嘉陵江,峭壁耸峙,山上土地平整,水源充足。因“山势突起,远望如崇台,近视如鸟将翔,晨披万缕云,俯视疑不属地”这个山看起来就像是一座时常在运动着的山一样,因此人称其为运山,又称云山,亦曰披衣山,燕山。运山“爰(yuan)有古寨”山下“蓝溪”(今清溪河)北流西折,像一根银带缠绕。远在唐代,山上即有“古刹雄峙(zhi)”“山顶中洼,有天生池,停水不竭,涨落与嘉陵江符。有鱼不常见,见则灾”蓬安燕山寨美丽的景色与神奇的传说,更因其抗击蒙军的特殊经历,使它成为巴地的名山。1234年,自从宋蒙合力灭金后,南宋也不断出兵北上恢复中原,宋蒙双方不断发生战争,在广阔的中原,蒙古军队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屡攻屡克,到后来,南宋的版图只剩下了江南及西蜀的半壁江山。在这种情况下,蒙军制订了先取巴蜀,然后顺长江东下攻取临安的战略计划。这时的由于重重设防,加之蜀道天险,蒙军攻不进来,于是以十万骑兵为先导,从汉中越米仓山入蜀,四川安抚制置使陈隆之被生擒,遭蒙军杀害于汉州(今广汉),南宋西部防线正处于崩溃的边缘。面对军事上的节节败退,宋理宗启用湖北人余玠(1198-1253年),余玠是南宋抗蒙名将。并给了余玠一个特权:“任划全蜀,应军行调度,权利便宜施行”理宗的信任,让余玠颇为感动,当即表示:“玠亦自许,以十年为期,当手挈(qie:带领)全蜀还本朝”临行前,理宗还特别语重心长的告诫余玠:“当为西蜀经久之谋,勿为一时支吾之计”余玠于1243年春抵达重庆。余玠一到重庆府,就立即着手开展工作,整顿财政,兴屯田、明赏罚,大力招引人才。并下令说:“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知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轻庭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其求贤若渴的精神吸引了四面八方许多有识之士前来献计献策。余玠的真诚也感动了播州(今贵州遵义)冉进、冉璞两兄弟入川来见余玠。冉氏兄弟对余玠的详细进言是:“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余玠采用了冉氏兄弟守点成线的抗蒙战略方针,以重庆为中心,修筑青居、钓鱼、大获、云顶等数十座城堡,皆靠山而建,傍水而居。将各州县郡均设于这种依山而建的堡垒里,屯兵聚粮,一遇蒙军进攻,即将军民撤退到堡垒里,坚守不出,使蒙军无法破坏地方政权,而又无所得。针对蒙古骑兵的特点制定出的这种良策在后期的蒙宋战事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余玠从北到南,所建筑的一系列堡垒主要有:1、大获(今苍溪县),保卫着四川的北方门户。2、运山(今蓬安县)守卫着嘉陵江上游。3、得汉(今通江县),依山而建,利州失守后,是四川北面最前沿的阵地。4、白帝(今奉节县),扼守长江通道。5、苦竹(今剑阁县),依山而建,成都的北大门。6、青居(今南充市),扼守嘉陵江中游,川西、川北、川东的连接点。7、钓鱼(今合川市),扼嘉陵江,渠江和涪江三江之口,拱卫重庆的门户。8、云顶(今金堂县),扼沱江外水,西控成都平原以拱卫成都。然后移成都,蓬、阆、夔、合、顺庆、隆庆八州府治其上,号称抗蒙八柱。经过余玠数年的努力,全川形势变化很大。由过去蒙军南下势如破竹无所阻挡,变成蒙军处处遭阻,步步受拦的局面。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为了报答理宗的信任,余玠用八年时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战区城防要塞防御体系,恢复了人们抗蒙的信心。还多次主动出击打击蒙军。1245年夏,余玠为检查落实战备部署,风尘仆仆赶到蓬州运山城,受到了运山军民的热烈欢迎。在运山城守备将军张大悦,转运使施择善等引导下,余玠视察了运山城的防务,运山城位于山顶上,四周悬崖峭壁,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川东北一道重要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余玠边走边看,边听取张大悦、施择善的汇报,对运山城的战略部署、军民的士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对城堡规模较小,民居、市井、军营混在一起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于是下令“别民居,分划市井,”加固城堡,并修建州学,建孔殿、寺庙、神祠,决心把运山城建成嘉陵江中游,川东北抵抗蒙军和打持久战的坚强堡垒。从1245年夏开始,运山军民就按照余玠的部署“上下一力”全体出动,不分昼夜,于1251年完成了全部建城任务,内外三道城墙,十二道城门,那沿着悬崖峭壁建筑的环山城堡,绵延数里。同时,将蓬州州治以及朗池、蓬池和属于果州的相如等县治都迁上了山。运山一时成了一州三县的治所。奠定了运山城坚持长期抗战的坚实基础。1251年,蓬州军民在第三道城堡西大门外的崖壁上刻下了著名的移治碑以纪余玠徙州县之功。而运山城也成为当时蓬、营、仪的政治军事中心,嘉陵江中游抗击蒙军的重要据点。1246年春,运山城作为州治后,在山城建筑还没有全部竣工的时候,擅长山地作战的蒙军骁将汪德臣率领部卒强攻至运山城下,遭山上守军滚木擂石的还击,守军们用箭射,用石头砸,对冲上寨门的蒙军就用刀砍或长矛刺,打退了蒙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汪德臣的坐骑被击毙。蒙军死伤无数。蒙军骁将汪德臣的弟弟汪直臣被守军的飞石击中,毙命于运山城下。汪德臣见势不妙,只得下令撤军。运山城作为州治后,取得了第一次保卫战的胜利。其后,运山城在抗蒙战争中,一直发挥着据点的作用,运山军民依凭着有利的地势,同心固守,蒙古兵面对陡峭的山崖无法施展其马上长技,屡攻屡败,运山成了蜀川名符其实的抗蒙八柱之一。1256年,蓬州军民在运山城东大门外的崖壁上刻下了著名的宝祐纪功碑,详细记叙了运山军民同心协力御敌之事。整块“宝祐纪功碑”有数百字,雕刻在陡峭险峻的一块巨大的山崖石上,字如斗大,气势恢弘,笔力遒劲,虽历经近八百年风雨沧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如今的东寨门,依旧可以看见一道拱形的石门,我曾于2008年、2010年,2012年前后三次到过这里实地考察,只见古时候留下来的东寨门非常高大坚固,寨门是用巨石、石灰、糯米浆汁等物浇筑而成,坚固异常。石门正上方有一半圆形石头拱券,上书“天外一峰”四行书大字,字如斗碗般大小,笔力遒劲。在东寨门附近石崖间,有三尊菩萨。此处为清平庙原址,庙宇早巳荡然无存。相传“文革”中,几尊菩萨被搬掉甩下山去,当地人传说,后来,有信徒抬菩萨安放回原处,时值大太阳,天气炎热,但菩萨抬到那里,太阳就阴到那里,其神其灵,成为人们长久的“谈资”1255年,蒙古贵族集合云贵数万各族军队和北方的大批援军南北夹击四川。蒙军铺天盖地,余玠、张迎祥、世显、孔先等著名川将和各路义军军民浴血抗击,两军血流成河,尸积如山,蒙军却并未攻破各处山城,最后退兵。但非常不幸的是,事后,不理政事的宋王朝却偏信奸臣馋言。认为余玠在四川聚众谋反,想自立“蜀王”因此被剥夺兵权,贬回原籍。余玠眼看自己的一腔卫国热情被浇灭,山河破碎,复国无望,悲奋交集,不久郁郁而终。运山军民惊闻余公辞世、哀号动地,施公哭曰:“余公辞世,毁吾长城,复国何年成矣”?1258年,蒙哥汗以号称十万之众攻蜀,在拔取阆州州治所在的大获城之后,亲率大军向运山城推进,于12月乙酉这一天,进至运山城下指挥攻城,他吸取汪德臣攻城失败的教训,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想一小小运山城,山高坡陡,围困久之必然导致运山城饮水困难,弹尽粮绝,不用一兵一卒就可攻取。但运山城山顶的平坝中有一口池塘,终年绿水盈盈,四季不干不涸。相传,这个池塘有个泉眼直通山下数十里外的嘉陵江水,所以,池塘水终年不会干涸,故名曰“天生池”天生池至今在犹存。几天过后,见敌军并无攻城的迹象,张大悦,施择善识破了蒙军的计策。这天,特意让士兵从天生池中捞出鲜鱼,并将储备的河舒豆腐、粮食等抛于蒙军阵中,高声说道:“蒙古鞑子,想食鲜鱼、豆腐否?”蒙哥汗见围困之下,守军还有水养鱼,有粮制豆腐,料想运山城战备储蓄丰富。于是改用降将杨大渊诱降,杨大渊将写给张大悦的信件用箭射入城中,说:“南宋王朝腐败,皇帝昏庸,奸臣误国,逼死余玠,自毁长城,张将军雄才大略,当为全城军民着想,运山孤城,迟早将会攻下,到时鸡犬不留,这必不是将军所愿,何不归顺蒙哥汗,将军得以高官厚禄,全城人得以保全性命”张大悦看后遂心灰意冷投降了蒙军。张大悦此人降元以后,官至阆、蓬、广安、顺庆等,路右副都元帅,封咸安郡侯。死后,埋葬在蓬安县锦屏镇石子岭村,据明正德蓬州志记载:张相公墓在州北三里处,左丞张大悦葬此碑刻翁仲见存,其子右丞张德润亦葬于州城西一里,人称小张相公墓。张大悦的叛卖使坚持抗蒙的转运使施择善遭到内外夹攻,由于寡不敌众,施择善只好带着不足百名侍卫打边打退,在州衙大院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杀,最后壮烈殉国。1259年蒙军攻克蓬州运山、南充青居山后进逼合州,在合州钓鱼城下遭遇合州知州王坚的坚决抵抗。当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古第三代大汗蒙哥率领的铁骑军,以狂飙之势横扫欧亚大陆,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蒙哥因此有“上帝之鞭”之称。正当他调兵遗将,立志灭南宋,一统中原的时候,谁知从西北进军的部队,自恃精兵悍将、不可一世,却在巴蜀受阻,且损兵折将,大怒中的蒙哥率精骑四万,御驾亲征,于次年2月,兵临钓鱼城下。蒙古军硬攻了四个月,竟攻不破钓鱼城的一个角落。于是总元帅汪田哥向蒙哥皇帝献计,在钓鱼城前筑台造楼,高竖旗杆,再派士兵爬上度杆窥探城内虚实。一次不行再爬二次,最后汪田哥竟亲自爬上旗杆。可是就在这时,王坚下令开炮,硝烟弥漫之中,旗杆炸断,当场击毙了蒙古军的这个总元帅。转眼间又过了几个月,恼羞成怒的蒙哥亲自指挥攻打钓鱼城的两道城门。而守城军民则集中优势兵力顽强抵抗,在众炮轰鸣、万箭齐发的炽烈交战中,蒙哥中箭,翻身落马,只好下令撤围,退守到温泉寺(北碚北泉公园内)治伤。却不料伤势严重,无以为救,于同年8月,死在了温泉寺那冷冰冰的庙宇之中。蒙哥既死,蒙军被迫撤退。所以研究欧州战史的西方学者认为,由于“上帝之鞭”蒙哥大汗在重庆钓鱼城的摧折,蒙古铁骑大军继续征服欧亚大陆的行动被阻止了。而历史,不管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正是从这里发生转折的。明朝末年,运山城曾是支持张献忠的农民军队伍和地主武装的“义师”多次争战的地方,先后有数万人丧生。蓬州志:“厥后李光奇,僧容宏拾积骸而埋之,盖累累数万具也”1933年初冬,运山属川陕革命根据地范围,它是红九军防守的重要据点。红军八十一团的一个排和游击队,仅500余人,为掩护主力北撤,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杨森部混成旅和南充精练营4000余人的进攻,坚守三天三夜,顺利完成掩护任务,借助群众的帮助,留下少数人坚守阵地,其余从寨北面悬崖下山转移。1985年运山古城被蓬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保单位。2005年,运山古城旅游开发策划被纳入了蓬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着手对运山古城进行旅游综合开发,拟建红军纪念馆,南宋军民抗蒙纪念馆以及南宋一条街等。并将其建成蓬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南宋到现在,时间已近千年,从运山城的名字到燕山寨的称呼,一页一页的历史都告诉人们:那曾是一段峥嵘的岁月,那也曾是一段辉煌的历史,那更是一段英雄的传奇,那峥嵘,那辉煌,那传奇,不但属于历史,属于英雄,更属于勤劳勇敢生生不息的蓬安人民!历史不曾遗忘——永远的蓬安燕山寨!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