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邓四平文集 > 油茶飘香
字体:      护眼 关灯

油茶飘香

 

金黄酥脆的馓子,香而不腻,美味可口;雪白透亮的炒面,细嫩滑腻,芳香扑鼻。闻名遐迩的蓬安油茶早已成为了千年古县司马相如故里一道营养丰富地道正宗的特色美食风景线。晨曦初露。蓬安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拥挤在一爿小小的店面中热火朝天地吃着早餐,张木制的方桌,七八根零星的条凳,袖珍的店面本来已经很小,但精打细算的店主在店铺内仍要砌上一堵雪白的砖墙,墙上镂空一扇古色古香的圆窗,里间是厨房,外边是厅堂。那店,那韵,那味,那情,那景,极似鲁迅笔下鲁镇的咸亨酒店一般。其实在里间忙得不亦乐乎看似打下手的老板娘才是真正的主人,看似老板的男主人才是真正跑堂的小二。蓬安的油茶店铺和鲁镇的酒店是不同的,这里是不做温酒一类的行当的,经营的也只有单一的油茶项目。因为吃的人太多,即使老板想附带经营一些其他的食品,也因忙不过来而作罢了。大清早之时,赶去上班的人们便早已翩然而至,矜持地往里唤一声:“来碗油茶!”里面的老板便从窗里探出头来热情地回话:“要大碗还是小碗,白油还是红油?”外面的食客的回答已简洁凝练到增之一字则太多,减之一字则太少最精练的文言文的高度:“白油的,小碗!”那语气却又极似警察审讯人犯。老板便仿佛欠人钱财未还的人一般,小心翼翼地赶快为客人拌制起油茶来,左手从案板上飞快地抓起一个雪白的瓷碗,一柄闪亮的不锈钢瓢仿佛风驰电掣一般从从鲜艳的大洋瓷盆里舀上一瓢稀粥一样白里带微黄的炒面来,然后,再从旁边的竹筲箕里舀一瓢金黄酥脆的馓子撒在上面,再用一把不锈钢小汤匙反复搅拌,将粥状的炒面和金黄的馓子搅拌成为浑然一体金黄闪亮时,再撒上青翠欲滴的葱末、芫荽,仿佛立了功报信的使者一般兴高采烈地从里间一路小跑似的吆喝着端到食客的面前。早已等候得心烦意乱的食客便在一大碗油茶热气腾腾的氤氲中,狼吞虎咽起来,直吃得浑身满头大汗,打着饱嗝,最后才心满意足地掏出两块零钱来丢在桌上或者递给老板。其实,先前的蓬安并无油茶,如今风行于川北一带的油茶面其实始创于河南。具体的地点应该是河南焦作的武陟。但南充人的精明和优秀正在于此,如果没有谦虚大气的品质,如果没有壁立千仞海纳百川的胸怀,那如今我们的早餐桌上自然也就没有了这么好吃的油茶了。小小的一道并不起眼的油茶,其实所彰显的是一种气魄和胸怀!据豫之手札记载:相传,清朝雍正元年,皇帝胤禛为治黄河水患,曾亲临武陟监工筑坝。地方上的达官显贵为了攀龙附风,讨得主子欢心,差人四处奔走,为皇帝采集山珍海味。当时,武陟县令吴世禄为了讨好皇上,特差一个最有名的厨师,煞费苦心做了一种精制稀食,名曰“油茶”皇上用后大悦。吴世禄受宠若惊,随命开设油茶馆,除御用外还招待来往百官。自此,武陟油茶名声大振。一些从事街畔摊售的小贩,也都纷纷改行,学做油茶。有的肩挑叫卖,有的设铺开店,有的云游四方。各州府县馆驿码头竞相设点,互相竞争,生意兴隆。相传,当时以姓王的一家做的油茶最佳。所以,如今的蓬安,大多店铺也均称为王油茶!蓬安油茶师承于武陟油茶,技艺虽谈不上青出蓝而胜于蓝的境界,但精明的蓬安人更是选料考究独具匠心,在炒面中加入花生米、芝麻、核桃仁、玉米面、鸡蛋黄、鸡蛋清、小磨香油等。做粥的材料严格精选上等优质糯米,大多以优质泉水和清时进贡朝廷的蓬安石孔贡米做原料,所以,那制作出来的蓬安油茶更是味美可口、油而不腻、香而不酽、营养丰富、余味无穷、沁人心脾、别具一格、弥久不衰而盛极多时。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