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九零亿万美元保姆 > 第71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13节

 

肖恩跟着说:“老虎。”

张文雅搬来一张单人沙发椅, 坐在两张婴儿床中间,手里拿着一本童书,轻声念故事。

孩子们都睡着了。

夫妻俩这才回了卧室,洗洗睡觉。

“爱尔兰邀请我们去访问。”

“私人访问吗?”欧洲诸多国家中, 爱尔兰是最特别的一个, 当年老肯总统也曾前往爱尔兰“寻根”, 带着妻子儿女衣锦还乡。

“当然不是完全私人的。私人探亲, 加上国事吧。你觉得什么时间合适?”

“明年,等娜娜和肖恩过了两岁生日,不然他们太小了,到哪里都不太方便。”爱尔兰之旅是一定要去的,当年肯尼思家族的帕特里克离开爱尔兰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那几年的爱尔兰马铃薯得病歉收,造成饿殍遍地的“爱尔兰□□”,时年二十六岁的帕特里克是家里的幼子,被迫离开韦克斯福德郡新罗斯镇老家。

虽然老帕特里克对妻子说自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才来到美国的,但要经历被称为“棺材船”的高死亡率的长途海运,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死在海上,张文雅只会认为老帕特里克在家里待不下去才跑路的。

要说起来,老帕特里克只活到三十五岁便早早病死了……来不及衣锦还乡,只能由他的子孙来完成遗愿。他的儿子p·j·肯尼思、孙子老乔、重孙约翰都回过新罗斯镇,肯尼思家族在新罗斯镇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该由小约翰来延续祖辈的风光。

前往爱尔兰的旅程定在2007年五月,孪生子年满两岁之后。

爱尔兰在欧洲以“穷”闻名,跟邻居英国的关系复杂,英国至今仍在爱尔兰岛上保留了一块领土,命名为“北爱尔兰”,北爱的首府是贝尔法斯特,距离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不远。韦克斯福德郡则在爱尔兰的东南角,邻近圣乔治海峡。

爱尔兰人口只有427万人,放在中国不过是个二三线省会城市的人口。当然爱尔兰土地面积也没多大,大约有七万平方公里,比七万两千平方公里的青海省略小一点;2006年青海省人口是547万,而安徽省以十四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养活了6110万人口,以人口密度来算,爱尔兰可以说是“地广人稀”了。

韦克斯福德郡的总人口不过十三万,张文雅只觉得就算是郡首府也没几个人,问了一下工作人员,郡首府只有一万五千人口。

人口少也就表示不需要多少住房和商业区,郡治的面积也就显得很小,不比中国的一个县城大多少。

人口少便不会有什么过分商业化的环境,空气清新,人们面容轻松悠闲。

美国总统到访韦克斯福德郡老家成了当地的大事,本地人居然有数千人扔下工作来围观肯尼思一家,再加上外地乃至外国游客,小小的郡首府毫不夸张的说,街道都被挤得水泄不通了。

韦克斯福德郡上次接待美国总统还是四十多年前接待老约翰·肯尼思先生,当时本地群众打出了“欢迎回家,肖恩·奥辛尼德”的横幅。今天,本地群众依然打出了同样的横幅,连单词都不用换。

肖恩·奥辛尼德是约翰·肯尼思的爱尔兰语(盖尔语)名字,因为历史原因,爱尔兰官方语言第一语言是爱尔兰语,第二官方语言是英语。爱尔兰的本土语言是爱尔兰语,属于凯尔特语族。

但实际上大部分爱尔兰地区都已经只说英语了,特别是年轻人。

肯尼思怀里抱着约翰娜,张文雅手里拉着爱文,肖恩由保姆抱着,一家五口在郡首府街头差点走不动路。当地警局根本没有处理过这种情况,谁能想到有朝一日这座只有一万五千人的小城市居然会被人挤到水泄不通呢?

人人都想跟总统先生或是第一夫人握手,结果就是人人都往前挤,警员、特工硬扛着拦住过于热情的人群。

市长忙得满头大汗,好不容易让当地警局从人群中开辟出一条道路,送了总统一家上车,驱车前往下面的新罗斯镇。

张文雅对群众的这种盲目热情已经习惯,爱文也见得多了,孪生子受到了惊吓,两个孩子都瞪大眼睛,本能的有点害怕。

“娜娜,害怕了吗?”张文雅问。

约翰娜点点头,“很多人。”妈妈说过,人太多的地方不好,容易人挤人。

肖恩也点头,“很多人,声音很响。”他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撒手。他见过很多很多人,但不像今天这样,那么多人都挤到他面前。

爱文今天差点被挤到,最后是特工把他抱起来,塞进车里。他现在坐在父母中间,拍着胸口,“太多人了!太拥挤。妈妈,他们是我们的亲戚吗?”

崽崽的问题好好笑。

“不是。”肯尼思回答:“他们只是……只是想见见总统。”

爱文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爸爸是总统,所以他们想见爸爸。

一个多小时后,到了新罗斯镇。

肯尼思家族的农场还在,面积居然还不小,据说有几百英亩,农场目前的主人名叫詹姆斯·肯尼思,是一百多年前离开老家的帕特里克的哥哥詹姆斯的后代。

詹姆斯仍然保留着祖先留下来的生产方式,肯家农场种植大麦、蓄养奶牛,用上了大型机器,只是现在不是收获的季节,大麦还没有开始抽穗,正在饱拔个儿。

詹姆斯本来是要到郡首府迎接这位总统堂弟的,结果愣是没有挤进去,两位已经隔了四代的表亲在城外汇合。詹姆斯是个年近五十岁的矮个粗犷庄稼汉,一点也不时髦,而且跟美国堂弟长得一点都不像。

他俩小时候其实见过,老肯总统去世后几年,杰姬带卡罗琳和肯尼思回过肯家农场小住过几天。不过那时候肯尼思还小,他已经不记得这位堂兄长什么样了。

还好家里还有当年老肯和杰姬分别到访时候拍的照片,放在壁炉上面的显眼地方。

詹姆斯热情的说:“我们很高兴你能来,约翰,阿妮娅。这是我的妻子,莫莉。”

莫莉拘谨又激动的跟总统夫妇握手。

俩兄弟叙旧,张文雅带着孩子们参观房子。

莫莉作为家庭主妇还是非常勤快的,可以看得出来肯宅很古老了,怎么也有两百年的历史,木头房屋要维护也是很麻烦的事情,白蚁、潮湿都是大敌。肯宅维护的很好,沙发是旧的,套着干净的绣花布艺沙发罩;窗帘则是全新的,显然是因为总统来访才换的新窗帘。

詹姆斯和莫莉有五个孩子,三女二男,除了最小的女儿凯莉还在上高中,其他四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上学,长子吉姆(詹姆斯的昵称)在伦敦投行工作,次子基利安在都柏林上大学;长女小莫莉和次女玛丽都在英国上的大学。

家里能维持四个孩子上大学,实在也不算穷了,毕竟有那么大一个农场在呢,年收入颇丰。但也就是普通人,跟他们的美国亲戚不能比。

张文雅心想,肯家的冒险基因完全落在老帕特里克身上了。当年老帕特里克毅然远赴美国,熬过了漫长的海上旅程活了下来,儿子做生意发达后便开始从政,孙子进了哈佛,可以说只用两代就完成了阶级跃升,真是太有头脑。肯家便由一代一代人努力,达成今日的豪门地位。

凯莉今天没有上学,请假在家等待总统叔叔来访,她激动得满脸绯红,很羞涩的问是否能请约翰叔叔和阿妮娅阿姨跟她合影?这么一点小小的请求当然不在话下,总统一家除了跟詹姆斯一家合影之外,还分别跟他们每个人都合影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