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九零亿万美元保姆 > 第11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8节

 

苏珊回家找了一家杂志社实习。

《纽约时报》就在著名的时代广场上,严格的说应该是时报广场。时代广场很热闹,又是游客打卡胜地。这儿的门面租金很高,“苏珊的梦幻花园”在几个街区之外有一家店面,提供快捷的外卖业务。

《纽约时报》是日报,稿件一般下午三四点截稿,校对清样后送往印厂开印,连夜印刷,第二天凌晨五点左右打包往各处发送,全市书报亭一般上午七点开门之前就能收到捆好的报纸;社区的报童也在早上七点左右开始送报纸。

报社的节奏相当快,责任编辑手下有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比如《星球日报》的克拉克·肯特就是文字记者;文字记者还分类,体育口的、娱乐口的、时政口的,责任编辑也相应分类。

张文雅的导师是时政口的贝特先生。贝特先生五十岁,严肃认真,有老白男对女性的那种刻板印象,但因为是老板吩咐下来的——老板不是查理,查理只是大股东——他倒也没有什么废话,教导的挺认真。

日报的精髓是“时效性”,比如《时代》周刊采访了张文雅,《纽约时报》也不想落后,他们也在《时代》周刊之后约到了张文雅做采访,还正是贝特先生负责的。如今那个接受过采访的女孩要来实习了,怎么都有点……怪怪的。

而且他们同样也会采访“杰姬·肯尼思基金会”的组织者,肯尼思姐弟。

张文雅:淦!要不要这样?

杰姬·肯尼思基金会最近的一次活动是为了宾夕法尼亚州一处被污染的湖泊搞了一次集体诉讼,备受关注。媒体纷纷揣测姐弟俩为什么用这么近的宾州开刀,是否有什么深意;这个湖泊有什么问题,被指控污染湖泊的公司什么来头什么内幕,等等等等。

到《纽约时报》的第一天,贝特先生便甩给她一堆资料,叫她抓紧时间熟悉一下,后天就跟着文字记者去基金会采访小肯尼思先生。

没在怕的啦!

贝特先生也明说了,小肯尼思先生很难采访,主要是太会说话,文字记者稍微不注意就会被他带偏,采访完了回来一看,肯尼思啥重点也没说,跟其他媒体大同小异,稿件没法写,这不符合《纽约时报》的画风。前女友一定比较了解他,可以在关键时候提一两个关键问题,看看肯尼思会如何回答。

啧,贝特先生够老奸巨猾。

作者有话说:

把查理当文雅的外挂看吧。

小肯尼思:查理狗东西不讲武德。

有些字不是错字,你们懂的。

评论4000加更

◎我甜美可爱的爱人就要来到◎

实习生可不是刚进来就能跟着出去采访的, 这当然是贝特先生决定给小肯尼思来个“突然袭击”。张文雅也没有时间坐下来看资料,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她去做咧!

报社有专门的校对员,但在打印清样之前, 实习生就要负责校对的工作。文字记者现在普遍使用电脑来写作稿件了, 自动纠错功能是有,但如果记者拼出一个正确的错误单词,软件也没法识别, 还是要人眼识别。

好难。

拼错单词在记者来说也挺常见的,手写稿时代更是常见,活版铅字印刷时代,排字工都个个是拼写好手, 现在活版铅字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每天早上八点半上班,上班第一件事情先开会, 定下各版面的题材,体育版面报道昨天的最新赛事、体育明星动态, 但体育明星的绯闻又在娱乐版面、丑闻则在时事政治版面;娱乐版面从略;时政版面记者们交上题材, 由主编或副主编定下几个题材。

散会后编辑和记者各自做事,需要外出的记者这时候就像工蜂一样离巢了。

实习生没有资格进去开会,只有每天轮流进去送咖啡的份儿。

实习生的工作大多是给记者和编辑打下手找资料, 报社有自己的资料库, 绝大部分都是往期报纸,还很与时俱进,将旧报纸扫入电脑,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查阅往期报纸。

贝特先生给了她杰姬·肯尼思基金会的资料后, 又让她去资料室找其他资料。一个责任编辑手下会有很多记者, 还有更多的自由撰稿人, 每天的选题也很多, 可以确保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记者无法完成稿件,或是被迫撤稿,能有其他稿件顶上。

所以找资料的活儿很多,实习生也忙得团团转。

张文雅和另一个实习生萨米一起下楼去资料室。

萨米是纽约大学的新闻专业,今年大三,但比张文雅小一岁。他总想跟张文雅说话,问她哈佛校园生活如何,她学的什么专业,平时有什么娱乐,喜欢看电影吗,中国有电影院吗,中国人能吃饱饭吗,中国人是否仍然由政府强制生育。

等等!开头的问题还算正常,后面的问题怎么回事?

你们美国当代青年不关心其他国家吗?

这可是1995年底了啊!

中美建交都十七年了啊!

十七岁的孩子都有上大学的啦!

你们美国基础教育,要完!

不过当然不能真的详细解释说明,不用回答他的问题,最好的反击是对他提出问题。

你在纽约大学都学了些什么?新闻学是教什么的?纽约大学的新闻学全美排名多少名?你觉得新闻学有前途吗?能实现你的理想吗?

果不其然,将话题返回到他身上后,这个年轻男人就开始夸夸其谈了。

这一招屡试不爽。

男人总是有过多的倾诉欲,说起来女性每天说的单词更多,但如果交流的对象是男人,那么就是男人说的单词更多,不分中外都是如此,而且也不分教育程度。

一个人如果每一句都要说个“i”或者“”,这个人就很可能是个自大狂。

中午张文雅本想同其他实习生一起出去吃饭,查理打电话请她吃饭,顺便问问她在报社实习的感想。

感想就是没有什么感想,只待了半天,能有什么感想啊,什么都还没有摸到头脑呢。

查理不欠揍的时候表现的还不错,跟她一起吃饭总是让她点菜,从不像很多男人那样,我付钱我来点菜,大包大揽,主人意识过剩。

说“i”的次数大降,现在更多的会问她,“你觉得呢”,不错,总算孺子可教。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