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节
程子安说不出什么心情,感慨地道:“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呐!文卿既然忙着迎接使节,我就不打扰了,待日后闲了再议。”
驿馆尚有空屋,让程子安住进去也无妨。
文士善望了眼天色,想起上次见到程子安的憋屈,能将他驱赶去住客栈,就感到莫名的畅快,呵呵笑道:“实在是抱歉,鸿胪寺征用了驿馆,闲杂人等不得进入,要程知府受累,要赶着前去寻找客栈了。”
京城的许多事情,程子安远在云州府,并不清楚究竟,对着文士善言语中的机锋,程子安只当没听见,拱手道别后,上了骡车离去。
文士善立在那里,定定望着骡车渐行渐远,方悻悻一甩衣袖,转身进屋。
临近过年,镇子很是繁忙热闹,客栈大多已经住满,莫柱子寻了许久,方寻到一间大车店有间空屋。
大车店是穷人的歇脚处,又叫行脚店,大多都是屋子一间间通铺,男女分开,铺上挨挨挤挤住满了人。虽然脏乱复杂,胜在便宜,一晚只要两个大钱。
莫柱子嘀咕道:“少爷,南召真来了那么多人,将驿馆都住满了?”
程子安进了屋,四下打量,屋子陈设简陋,只有一张炕一张炕桌,一只缺了脚的凳子,团在炕稍的被褥黑乎乎,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在云州府下乡时,程子安经常握在村民的灶间,靠着柴火就着灶膛的温度取暖,能在大车店寻到单独的屋子,还有烧热了的炕,程子安已经很是满足。
莫柱子搂着行囊跟在身后,到处张望之后,将行囊放在了炕尾,麻利地动手收拾:“少爷,你先坐,我让老张去打桶热水进来。”
庆川云朵随着程箴崔素娘去了青州府,老张秦婶莫柱子随着程子安一起进京,他想了下,道:“你收拾吧,我出去走走。”
莫柱子哦了声,程子安转回头,道:“柱子,你们等下自己出去买些热饭吃,不用管我了。”
大车店都是些粗食,程子安他们以前也经常吃杂面馒头炊饼,但胜在干净。
先前程子安进屋时,看到有人拿着粗糙黑乎乎,凉掉的杂面馒头狼吞虎咽在啃,便多叮嘱了莫柱子他们一句。
天气寒冷,还是要吃些热乎乎的饭食。
不过,京郊的大车店,穷人都比比皆是,何况大周其他地方。
程子安在镇上随意走动,看着街旁铺子的热闹。
高大华丽的酒楼前搭着彩楼,穿着富贵的客人不时进出,神气的伙计立成一排,迎来送往。娇美的女伎们在门楼后,见到熟悉的客人前来,笑靥如花奔了上去。
程子安看得啧啧,在一间包子馒头店,买了几只热乎乎刚出炉的馒头,拿着边走边吃。馒头松软,吃上去带着面粉的甘甜,引得蹲在角落,浑身脏兮兮的乞儿,双眼在暗中像是狼一样泛着绿光,直勾勾盯着他。
不到一里路,程子安已经在墙脚,各种稍微能避风之处,看到了不下十余波的乞儿。
有的卷缩成一团,一动不动不知死活,有的像是病了,不断难受地呻吟,有的则麻木地望着过往行人。
行人们有些忌惮,防备地看着他们,有些则厌恶地驱赶。
进出京城的行人,都要经过这个镇,程子安对此地已经比较熟悉。
上次在镇里,还没见到这么多,无家可归的乞儿。
程子安看到乞儿身边有对破布,他脚步微顿,走上前去认真看了下,破布堆是一个不知年岁,男女的幼童。
形容枯槁,同样看不出年岁的乞儿看到程子安走近,立刻挥舞着手臂,发出暗哑粗嘎的声音驱赶他。
程子安将手上的馒头递了过去,乞儿声音一停,慌忙把馒头抢到手中,先啃了一口,嚼都不嚼,直吞下去,噎得他眼珠子都秃了出来。
乞儿却顾不得那么多,伸手抱起幼童,将馒头塞到他的嘴边,发出啊啊的声音,似乎在招呼他吃。
幼童没有动静,乞儿急了,将馒头掰开往他嘴里塞。
幼童依旧一动不动。
程子安蹲下来,手探到幼童的脖颈边,察觉到微弱的跳动,他转身往先前买馒头的铺子走去,连碗一起付了钱,端走一碗热乎乎的肉汤。
乞儿见到程子安重新走回来,手上多了一碗汤,失神地看着他。
程子安道:“先喂他吃一些。”
乞儿回过神,忙接了过去,小心翼翼抱起幼童,喂起了肉汤。
这下幼童的小嘴终于动了,开始缓缓喝起了汤。
乞儿肩膀塌下去,嗓子里发出似乎哀鸣的声音。
程子安不知道他是在哭,还是在笑,他脱下身上半旧的皮袄,拿出荷包里仅有的半钱银子,一并放到了乞儿的身前。
“活下去。”
程子安说完,仓惶转身离去。
能不能活下去,程子安并不清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祖宗的,真是冷啊!
程子安抱紧只剩下薄夹衫的手臂,赶忙跑回了大车店。
大车店里烧了炕,气味虽然难闻,至少胜在暖和。
程子安缓过了劲,看来,能住得起大车店的,还不算最穷。
翌日早上起来,程子安随便洗漱了下,套上半旧的官袍,上骡车进了京。
京城还是原来的模样,朱雀大街两旁的铺子鳞次栉比,最贵的天兴楼换了东家,还是高耸在那里,门前彩楼崭新,宾客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