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全真小道童开局 > 第4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9节

 

原本留守重阳宫的马钰,自从知道丘志清在华山,不日即归之后,便在发出信件之后,去剑阁遇仙派找他的师弟王志桂去了……

马钰名下弟子不少,可真正的亲传,却只有丘志清,和王志桂两人,其他的称之为挂名弟子,或是记名弟子更为合适。

不过马钰会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便是了!

丘处机还带来李志常给他的一封信,这……徒弟指使师父,让他把信送给他师侄,自己这位李师兄真是……人尽其才啊!

只见信封上“丘师弟志清亲启”几个字,字迹虽然一如既往的潇洒写意,转折间却是带着一丝犹疑,看来李志常师兄参加完蒙古的诸王大会之后日子过的不怎么顺心才是。

拆开信封,信笺上写到:“丘师弟,见字如面,癸巳一别,匆匆两载……前蒙古南征元帅及将领遇刺一事疑似我道门中人所为,我全真统领北地道门,责无旁贷,还望倾力彻查……兄安,勿念!”

信中除了介绍了一些蒙古的情况外,最重要的是隐晦的提到了蒙古怀疑今年年初那些个蒙古统帅和将领之死和全真有所关联,还有就是蒙古网罗了一帮外域的高手。

这些都不用担心,这些外域高手基本都是为了平衡他们内部的萨满教,平衡北地全真的想法还不太成熟,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在中原建立有效统治。

至于什么“听闻师伯欲将掌教之位传与师弟,专心修道!愚兄在此遥祝师伯道业有成,祝全真传承永续,道气长存……”之类的客套话都是鱼目混珠用的。

之前丘志清在燕京长春观之时便和李志常提过,自己进汴梁皇城放火的经过,李志常自然也能猜到那个杀蒙古南征军将领的人是他。

饶是如此,李志常还把事情说的这么隐蔽,让他倾力彻查之类的,看来李志常那边也并没有他自己所说的那么轻松啊!

天地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不论大家的日子怎么过,时间总会坚定的往前迈步,不会因因风景而放缓,也不会因堵车而停留。

转眼间,时间便到了端平元年的冬月,诸位师叔陆续回到重阳宫中。因为师叔郝大通在华山,所以几乎每位回重阳宫的师叔都要去他那里坐坐,反倒是最晚回来的。

全真七子时隔多年再聚首,难免有许多事情需要交流,能让他们这些后辈听的,比如论道之类的,便把他们带上。

如若不方便讲给他们听的,他们也只能乖乖的自己去忙活教务去了!

全真七子全都在重阳宫,这可是近十年来的一个大年了,许多原本打算离山云游的同道都被邀请过完年再走。

因为他们全真将要迎来第三任掌教!

时间便在这等忙忙碌碌中,到了端平元年的除夕,今日的早课相当的隆重,平日里内门和外门弟子都是各自做早课。

这些年因为外门增长迅速,已经在重阳宫外,重阳宫和山门之间,新建了一座遇真观,规模比之重阳宫更大,给持身阁教导外门所用。

同时离山脚更近,也便于接待香客!

天刚蒙蒙亮,重阳大殿以及重阳广场之中便站着满满当当的人,身着藏青色道袍的大多都是外门弟子,大约有四百多人左右。

当然,真正人数自然不止这么些,只不过外门弟子只要人品不错便可收录,不问年龄,不问来处,不问去处,随来随走,所以……

内门弟子则是大多身穿青色道袍,此时重阳宫的内外门之分,分的不是武功高低,而是想不想入道,想入道了可以向道录阁申请进入内门修道,通过考核即可!

北风呼呼,一朵朵雪花飘落,又映射着才刚露头的金乌瑞霞,反射在重阳大殿的青色琉璃瓦之上,显得别样的耀眼……

晨光正好,正是叫醒祖师爷的大好时机!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慢慢在重阳大殿内响起,而后向广场上蔓延,很快,渺渺的诵经声便叫醒了沉睡中的终南山。

就连晨曦都似乎迷失在这经文之中,更显柔和……

三代掌教

很快,早课结束,大家先去吃了个早饭。

辰时末,诸弟子陆陆续续前往重阳大殿。依照惯例,由云游而来,或者道行高深的道家高士开始念诵祷文。

全真七子开坛,请先师,也就是王重阳。

今天祖师王重阳的工作可能有点多,之前诵经祷告只是告诉先师先起床洗漱,现在才是工作的正式开始。

所以需要再次祷告,告知祖师,您老想必已经忙完了,现在要开始工作了!

全真七子做完之后,由一边云游到此的道门高士开始念诵下一篇祷文。

祷文是丹阳子马钰写的,大概就是告诉自家师父,他即位以来,兢兢业业,而今已经完成他的现阶段任务……有点类似于自己的退位总结报告之类的。

您看殿内殿外都是你徒孙,您可以看看弟子的成果!弟子我也一大把年纪了,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所以特来告知师父:

弟子给您挑了个万里挑一的好徒弟,悟性上佳,秉性纯良,德行刚正,上承教义,中谐同门,下济黎庶,绝对是个棒小伙。

您看看,要是没什么意见的话,那我就把全真三代掌教的位置传给您老的徒孙——姓丘,名志清,道号冲和!

说罢让丘志清上前,两人一齐对着祖师像三礼九叩,而后跪定,不起身。

抬头直视祖师的垂眸,让祖师爷看清自己的同时,也可以说是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示坦荡。

这叫问道心,你此时如若心中还有挂碍,可尽早离去,此时反悔还来得及!

大概一盏茶时间之后,一声醒神的铜磬敲击声响起,云游而来的道门高士开始上前。

此时的马钰并非像平时一般用木簪子随意的挽了个道髻,而是梳洗整齐,头戴代表全真掌教的竹制上清芙蓉冠(莲花冠)。

主持仪式的道门高士,从马钰头上取下竹雕的上清芙蓉冠,而后帮马钰换上和其他全真六子同款的竹雕五岳冠,再把盛有上清芙蓉冠的木质托盘递给马钰。

马钰接过托盘,长身而起,然后站在丘志清和祖师像的中间,和丘志清对视,一句一顿的问出全真戒律,就如当初拜师一般。

马钰每说一条,丘志清就答一句:“可持!”

当戒律问完,马钰便把托盘交给旁人,上前抽掉丘志清的发簪,打散丘志清的道髻,重新帮他一丝不苟的整理好,戴上上清芙蓉冠,这便是传承!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