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前辈们刻苦读书的事迹真令我们汗颜。衣食无忧、窗明几净,书虽然贵了点也还能买得起,但是我们怎么就不读书了呢?很多次去给朋友家暖房,房子不可谓不大,装修不可谓不豪华,几室几厅的房子里,就是看不到书的影子。难道,有了“黄金屋”有了“颜如玉”就不再需要书了么?
(三)
读书要“精读”朱熹这样描述:“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听起来像剥洋葱,又像是杀猪宰羊,倒是很形象。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郑板桥的这段话,从反面强调了书要“精读”
但是有一些书读起来却不必如此费力。诸葛亮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陶渊明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求得是心领神会,是跟作者心灵相通的那种愉悦。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先生道出了“博”与“精”的辩证关系。
好读书,读好书,却不能死读书。“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宋朝的陈善的这番“出入法”可以说是点出了读书的最高境界
(四)
名人有名人的读书姿势,欧阳修先生曾在其归田录里这样论及:“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僚属言平生性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释卷也”
反观我辈,读书竟然差不多只剩下“上厕”这一种姿势了。“坐”则有电脑“卧”则有电视,唯有“上厕”之时才有时间读一点杂志,读一小段文章。现在,我家放书最多的地方,除了书柜,就是厕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