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重生从世界杯前开始 > 第37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5节

 

与此同时,在围脖平台之上,红人节庆典的消息持续发酵,着重宣传各大摘得奖项的红人,这也不由让各方粉丝与有荣焉,潜移默化间就自愿开始转发宣传。

一个转发,一个截图,将其放在自己的社交圈内进行分享,在社交裂变的效应加持之下,流量自然而然就饿呈几何倍增长。

这个过程,本质上就跟流量明星的粉丝经济一般,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是作为被消费的“商品”不太一样罢了。

而作为幕后推手,围脖本就是靠吃着明星等公众人物的名人效应起家的,同时各行各业的公众人物也以围脖作为主要的发声平台。

双方自然是各取所需,互惠互利,从中尝到了甜头的围脖,如今自然是敏锐捕捉到了“网红经济”风口的到来,选择了牛刀小试,以红人节庆典为契机,押宝网络红人产业。

试图在明星经济的基础上,开渠穿井,再次打通一个网红经济的渠道来,以此作为围脖的新增长点。

而无论是围脖,还是背后的新浪,无疑都是十分看重这块业务的增长空间,从围脖ceo亲自出面,主持这一场红人节庆典就足以看出。

因此在宣传资源上自然也不会太过吝啬,同时为了让这把火烧的更加彻底,自然是要火上浇油一把。

其中,围脖娱乐官方媒体就将精心准备的几个采访内容都给放了出来,其中就包括了王校长,周东升和【papi酱】这位年度第一网红。

可以说,无论是在话题性和关注度上,深谙此道的围脖从一开始,就选定了注定会受到最多关注的一些红人进行了专门的采访。

可以说,没有谁,比围脖更懂流量(滑稽)。

其中王校长的采访,延续了自己一直以来的风格,直言不讳百无禁忌,面对记者的各种提问,都以十分尖锐的方式回应。

只不过在提及对网红行业的看法之时,王校长表示,“本来我并不是很看好这个行业的未来,但是我一个朋友改变了我对这个行业的看法……”

“在此之前,我不会选择投资这个行业,因为网红的时效性可能远比想象中还要低,一旦失去稳定的输出和创意之后,就会被大众迅速遗忘……”

“但是我这个朋友坚定不移认为网红行业是未来,所以我暂时保留个人意见,如果有机会的话,或许我也会尝试投资……”

对于王校长的侃侃而谈,记者似乎是有意挑起话头,不由插了一句,“这个朋友是【papi酱】吗?”

王校长哑然失笑,却没有否认,反而是说道:“可以这么说吧。”

凭借着跟周东升的交情,王校长也并没有选择拆台,反而是模糊的表达了自己对网红行业的观望,同时也对【papi酱】表示了肯定。

可谓是给足了周东升面子,毕竟无论是小人物传媒的投资,还是《绝地求生》这款游戏的投资,都让王校长赚得盆满钵满。

并且《绝地求生》这款游戏的火爆现象,必然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收益产生,更别说跟直播平台的关联,还有跟香蕉游戏联合举办的电竞比赛等。

这笔投资的未来收益,依旧是一笔难以估量的数字,这一笔投资甚至有可能成为王校长诸多投资中,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而实际上,王校长却什么都没有做,只不过是卖了周东升一个人情,单纯看好这个人罢了。

王校长也没有想到,这款游戏能够火爆到眼下这种地步,日进斗金的收益,反倒是将双方的位置互换,这个人情反倒是自己欠下了。

有了更加巩固的利益关系,双方的交情自然也是更上一层楼,因此帮衬朋友说几句好话,对于王校长来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papi酱】的采访则相对简单明了的多,更多是围绕着自己的爆红,和对未来事业规划,还有对周东升这位伯乐的感激之情等。

表现可圈可点,但也并没有太多出乎意料的内容和爆点,只不过这两个采访都不约而同的关联到了周东升这个关键人物。

在围脖这个舆论场上,周东升最近可谓是风头正盛,其风头甚至都一时有点盖过了专心搞事业的王校长。

无论是《周东升的枯燥生活》这一档让无数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的现象级短视频,还是前不久因为客串《战狼2》电影而引发的15亿票房赌局……

让周东升这三个字在热搜榜上杀了个七进七出,一时间名声大噪,尤其是对于一众围脖用户来说,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干啥啥不行,吃瓜第一名的围脖用户,在吃瓜上永远都是身先士卒,冲锋在第一线的,加上周东升高强度上热搜,足以让绝大多数吃瓜群众都记住周东升。

毕竟这一条成名之路上,已经有了王校长的前车之鉴。

而当大量吃瓜群众好奇的打开了周东升的专访内容之时,那一段对于网红行业的独到见解,不经意间却引发了不少围脖用户的共鸣。

在此之前,大量用户对于“网红”二字的刻板印象,都还停留在贬义之上,甚至“网红”连中性词都算不上,更没有将其视为一种职业。

只不过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些许微不足道的阻碍并不足以改变历史的必然,网红经济的兴起,无疑就是一种必然。

而周东升对于“网红”二字一番言简意赅的见解,却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尤其是周东升口中那些淹没在滚滚城市化浪潮之中的平凡群体,此前在社会主流舆论之中,只能无奈扮演着沉默的大多数。

然而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无疑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次机会,让他们拥有争夺话语权的机会。

仿佛如鲁迅先生所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一般。

众人拾柴火焰高,网红便是普罗大众推举出来的代言人,而他们也确实是站到了主流舆论舞台上,拥有了话语权。

只不过碍于良莠不齐的水准,哪怕短暂拥有了话语权,也不见得就能够做到与之相匹配的发声就是了,当然在此暂且不表。

在此之前,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尝试定义网红这个群体,而这番独到见解,却仿佛是想要“拨乱反正”,为网红这个群体正名。

尤其是这番话出自风头正盛的周东升之口,让这一段本就十分具有话题性的内容,其争议性登时更上一层楼。

有持赞同意见的,认为周东升的见解很有道理,发人深省。

自然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认为周东升只不过是利益相关,作为网红行业投资人,吹捧网红罢了。

同时也有中立派,觉得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多,有些言过其实了,网红就是网红,跟大众选择有什么关系?

如此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一下子就激发了广大吃瓜群众讨论的热情,纷纷卵足了劲头在互联网上开始输出。

一时间观点犹如百花齐放,各方各抒己见,在评论区里吵得不可开交。

然而不论是支持,还是不支持,亦或者是持中立态度,他们的行动就已经相当于一种选择,潜移默化间再次将“周东升”推上了热搜。

夸也好,骂也罢,哪怕仅仅只是好奇的点开,关注这个话题本身,都将化为一点点流量,犹如百川归海,成为话题热度的一部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