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重生从世界杯前开始 > 第21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8节

 

而目前的ofo小黄车,还循用着用车牌标记每一辆ofo小黄车,使用者需要在共享平台上输入对应的车牌,才能获取到相应的密码进行使用……

而之所以能够在北大校园之中起到不小的反响,在薛丁看来,最主要还是因为这是一种新鲜玩意,很容易在校园之中掀起一股使用潮流来。

毕竟,学生群体天生就是对新鲜玩意儿的接纳程度比较高,这也是他们经过调研后,将产品定位在高校群体上的主要原因。

“以前总在学校听说,哪位学长还没毕业,就已经在互联网创业,身家千万之类的,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轮到我们了。”戴伟也是跟着感慨了一句。

拿到天使轮150万资金的时候还没有感觉,只想着要把项目做出来,然而200万美刀折合超过一千两百万的现金入手……

真是让人不激动都不行,哪怕是身为北大学子,戴伟也不得不承认,没见过这么多钱……

“好了,我们就不要顾着自己激动了,毕竟这钱也不是落进我们口袋,先把消息通知大家,开个会好好商量下,这个钱要怎么花吧,要把我们的产品铺满京城20余所高校,可是要费不少功夫呢!”

戴伟平复了一下心情,拍了拍薛丁的肩膀调侃了一句,身上仿佛已经初具领导者的风范。

“这有奔头的日子,费多少工夫都不怕,这钱虽然不能落进我们口袋,但是我们的这份共同事业,显然是要往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路子上走了!”

“开完会,今天说什么也得吃一顿涮羊肉庆祝一下,这要求不过分吧!”

“不过分,我请客还不行吗?就选咱北大西门外那家,咱们常去的老地方!”

……

200万美刀,对于戴伟这群创业者而言,已经算是一笔从未见过这么多钱的巨款了,然而对于终日与金砖相伴的陆四方而言,这还是他加入东升投资之后,经手过“最便宜”的投资项目了。

毕竟前几个项目,可都是动辄千万美刀起步,每一笔都是将近一个小目标的大投资,跟这些相比,共享单车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了。

尽管200万美刀于他而言,同样是一大笔巨款,哪怕是百万年薪,不吃不喝也得攒十几年才行……

但丝毫不妨碍陆四方拿下这笔投资后,内心那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不过嘛,眼下还没到懈怠的时候,老板交代的任务也才完成一半,比起花这种不是自己的钱那种无感,跟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股权激励,还是让陆四方格外上心的。

不过,相比起这个由一众北大学子创立,在北大校园之中发扬光大的共享单车项目而言,另外一个项目在陆四方看来,就更加不值一提了。

同一群北大学子相比,一位年过三十,已为人母的女性创业者,既要照顾家庭,又要顾着创业,单纯从投资来看,二者之间显然是没什么可比性。

毕竟,创业是一项劳心费力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几乎直接决定了一个创业项目的生死。

因此,对于创业者的衡量,是投资创业项目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甚至直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单纯从陆四方从业多年的投资经验来看,这个项目的投资价值,远远要低于ofo的。

毕竟,戴伟这群年轻人早已经将共享单车的理念付诸于实践,并且在北大校园之中已经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果。

相比之下,老板让自己关注的这一家创立于2015年伊始的摩拜科技公司,至今快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甚至都还没有成品和投放市场的动作……

陆四方都有些好奇,能够关注到ofo这家公司还不奇怪,毕竟人家是真的做出成绩来了,有心关注的话还能注意到端倪。

但是,想要关注到这么一家默默无名的公司,想要了解到相关信息,都得费一番功夫查找才行吧。

或许,老板就是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信息渠道和令人捉摸不透的投资眼光吧,就像前几个牛头不对马嘴的投资一样……

想到这里,陆四方也不再多想,“走吧,时候还早,我们直接去去下一家公司了解了解情况。”

“乘早搞定乘早收工,说不定我们还能有时间去逛个故宫之类的,至于长城就算了,太远了。”

“好叻,都听老大的,这京城虽然是好地方,但是这北方实在是太干燥了,我早上起来都流鼻血了,还是羊城呆着舒服。”

“自己火气大,跟人家气候有什么关系,我看你是想泻泻火了。”

手下嬉笑着互相打趣,陆四方微微一笑,“这泻火我可帮不上忙,但要是今天把事情都忙完了,晚上倒是可以请你们领略一下,这京城烤鸭的魅力。”

“老大万岁!为了京城烤鸭!”

“走吧,去看一看这摩拜科技有什么高明之处……”

陆四方带着手下,马不停蹄的搭车前往摩拜科技公司。

至于威迫利诱戴伟的那番话,陆四方早就将其抛之脑后了,毕竟资本的嘴,骗人的鬼嘛。

摩拜科技

作为未来共享单车领域的两大头部玩家,相比起ofo小黄车顺风顺水的快速发展,如今连萌芽都还没冒出来的摩拜科技,确实是正处于创业最艰难的阶段。

不仅是手中的创业资金已经烧得七七八八了,成果还没拿出来呢,作为摩拜科技的首席技术工程师陈工也直接撂担子不干了。

这也让创立了摩拜科技的胡维维正焦头烂额呢。

作为一个从业十年的汽车记者,胡维维也算是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打下了厚实的人脉基础。

同时,作为一个有心人,胡维维十分用心经营着自己这份人脉基础,还特地搞了一个线下汽车沙龙,邀请这些自己所采访的汽车行业大佬们一起畅谈日新月异的科技,汽车等话题。

也正是这个无心之举,让胡维维遇到了自己的贵人,从而成功拉到了第一笔投资,成立了摩拜科技,以此来完成一直深埋于胡维维内心的梦想。

十年汽车记者生涯里,胡维维时常奔走于大街小巷,游走于写字楼和大厦之间,基于自身经历,对于出行体验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京城这一亩三分地上,光是想要做到上班不迟到这件事情,需要付出多少努力,胡维维对此深有体会。

作为一个居住在京城三环外的打工人,想要搭乘地铁,就得先坐公交,挤完公交倒地铁,倒完地铁还得再挤公交,最后还得紧赶慢赶跑着上班,才勉强做到不迟到。

在倒腾交通工具的间隙之中,胡维维无数次想过,如果有一辆可以无缝衔接的智能自行车可以使用就好了。

不仅可以方便上下班,哪怕是工作时要完成一些日常采访,也能够起到不小的作用。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