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75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53节

 

——读书,就是为了挣钱买宅买田娶老婆。

过去的历朝历代的朝廷给了有功名的读书人特权,这些读书人因此成为士绅,而如今一朝剥夺了大半,这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就相当于直接打压了读书人的地位,他们回到了一开始需要和普通百姓一样的境地,这对于很多想利用科举考试获取特权的读书人而言,是很大的打击,引起了他们的不满。

但还是那句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更何况这些读书人还没理。

在朱高煦的刀把子面前,任何反对都是无效的。

伱拦着他当大明储君,他就能送你去见泰山府君。

——————

北京城,西山。

西山一带自古煤炭资源丰富,开采从辽金时代就开始了,到了元代,西山的煤窑不仅出煤炭,而且还盛产白煤,据《元一统志》载:“石炭煤,出宛平县西四十五里大谷山,有黑煤三十余洞,又西南五十里桃花沟,有白煤十余洞”。

现在因为大明有很大的工业需求,西山更是成为重要的煤炭产区西山煤窑的区域有浑河、大峪、门头沟和居庸关等。

破晓的霞光如金色的锦缎般轻柔地铺在山峦之间,将沉睡的山林温柔地唤醒。

在那西山山脚下的茂密林木中,隐约可见一片被高墙围绕的工坊——明军火药工坊。

此时工坊内已是热火朝天,有几个大池子在进行混酸的生产,另一个旁边的仓库则储放着大量的棉花,工人们的吆喝声交织不停,他们正在生产一种据上官所说名为“硝化棉”的新式火药,上官明确告诉他们,这种火药虽然威力巨大,但同时也极易爆炸,因此生产过程要求他们需要格外小心。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北京的军用工坊正在大批量生产新式火药的事情,很快就被一些北直隶的文官知道了。

而这么做的目的,也很快被有心之人猜到。

火药,是南北直隶变法发展竞赛那繁杂的指标体系中的一项指标。

而大明在过去基本上只有原始火药和黑火药两种火药,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里,是把原始火药的爆炸威力作为计算标准的,所以黑火药的权重理所应当地比原始火药高。

而新式火药,虽然文官们不清楚爆炸威力有多大,但他们很清楚的事情是这玩意好像是用棉花生产出来的!

这就坏了!

原因也不难猜,那就是现在大明别的没有,就棉花多。

其他指标,例如钢铁、玻璃、黑火药这种东西,现在北直隶都爆不了多少产量,粮食产量更是非常固定甚至可以说是纹丝不动,而学校短时间也建不了更多了,但这种新式火药如果靠棉花就能生产,那产量一定是非常恐怖的,再加上威力乘数,一下子就能把南直隶在竞争中拉出一截来。

而北直隶的大部分文官,都是朱高炽一系,跟朱高炽渊源相当深厚,如果朱高炽在储君之争中失败,可想而知,他们现在未必会受到太大影响,但以后的前途肯定不会很光明,毕竟这属于站错队伍了。

因此有人不打算坐以待毙,而是想办法暗中动手脚,派人潜入火药工坊,试图破坏生产过程,以此来削弱二皇子朱高煦最后阶段冲刺进行争储的举动。

火药工坊一天的劳作很快结束了,工人们小心地储存好了火药后离开了工坊。

夜幕如墨。

两名黑影悄无声息地接近了火药工坊的外墙,他们身负破坏火药工坊的重任。

然而,他们还是小看了朱高煦对这里的戒备。

当两名从辽东响马转职来的特工刚要翻墙而入时,突然,一束束明亮的火把点了起来,紧接着,数十名明军士兵从暗处冲了出来,将他们团团围住。

两人心知不妙,立刻想要撤退,然而他们毕竟只是江湖人士,哪里能跟训练有素的明军士卒相比?很快两人就要被生擒。

不过这两人倒是有血性,大约是得了某些承诺,眼见要事泄,直接自己用匕首抹了脖子。

这场查不到指使者的阴谋的挫败,不仅保住了火药工坊的安全,也让远在南京的朱高炽在储君之争中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

——————

南京皇宫内。

朱棣正坐在书房中,他的眉头紧锁,神情严肃。

除了两个儿子不省心以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徐皇后病了。

徐皇后的病,不是什么突发疾病,而是宿疾累积。

一方面是徐皇后早年连续生子,落下病根,摧垮了身体,要知道朱棣的九名子女中,前七人皆为徐皇后所出,当初大婚以后,九年时间里徐皇后便频繁怀孕生子,相继为朱棣诞下三子四女,直到后来徐皇后身体实在是不行了,才有了庶女常宁公主和早夭的庶子朱高爔。

九年生七个,说实话,不伤身体是不可能的。

而另一方面,则是战争时期过度疲惫,作为徐达大将军的女儿,徐皇后自幼耳濡目染,也颇有将门虎女之风,朱棣奉天靖难起兵时,徐皇后深度参与了北平的守城战,当时面对城中兵力缺乏、敌众我寡的局势,徐皇后沉着冷静地与朱高炽及顾成、姚广孝等人一起谋划部署守城各项事务。

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徐皇后发动城中将士、百姓的妻子登城作战,每个女人都发给一副皮甲,徐皇后亲自登城督战,城中妇女在徐皇后的激励下,抛石块、掷瓦砾,支撑到朱棣顺利回师,而本就身体不太行了的徐皇后从北平守城战以后,身子骨就更差了一截。

所以,徐皇后的病根本不是什么大蒜素或者青霉素能解决的,朱棣也心知肚明,只是抱着能拖一天是一天的想法。

北京那边传来消息,火药工坊遭人试图破坏,如今正值关键时刻,朱棣很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因此他立刻下令召见大皇子朱高炽。

过了很久后,朱高炽才走进书房,他的脸色有些苍白,显然他获知消息的速度并不慢,也已经知道了火药工坊的事情至于他怎么知道的,就很耐人寻味了。

“炽儿,你知道北京火药工坊的事情吗?”朱棣冷冷地问道。

朱高炽连忙跪下,声音有些颤抖:“此事绝非儿臣所为。”

朱棣冷笑一声:“不是你?那你说说,会是谁?”

朱高炽闻言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和不甘,到了这个时刻,眼见着父皇还在怀疑自己,朱高炽心烦意乱,他能肯定不是自己干的,但他确实肯定不了是不是北京的文官自作主张,这时候只能一口咬定是朱高煦自己策划的。

于是朱高炽罕见地跟朱棣犟了起来。

“儿臣不知,但儿臣敢问父皇,为何不是二弟自己做的戏码?他一直对儿储君之位虎视眈眈,此事说不定就是他为了陷害儿臣而做的。”

出乎意料,朱高炽的顶嘴并没有让朱棣雷霆大怒,而是耐人寻味地沉吟片刻,然后挥手让朱高炽退下:“此事朕会派人彻查,你暂且退下,等朕的消息。”

朱高炽退出了书房,看着大殿关闭的大门,他的心中却充满了不安。

要知道,这场储君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他必须小心应对,否则一旦落入朱高煦的陷阱,就可能万劫不复。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