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74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43节

 

永乐四年春。

繁华的南京城,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街道之间,各种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形成一曲独特的市井升平乐。

历经长途跋涉,帖木儿汗国的宰相阿尔都沙带领着帖木儿汗国规模庞大的使团踏入了大明帝国的首都,对于南京,很多使团成员的眼中都充满了好奇。

毕竟撒马尔罕是帖木儿倾国之力打造的都城,放眼整个世界来说,都称得上是名城。

但大明的南京城,无论是人口还是市井风貌,显然要比撒马尔罕更胜半筹。

撒马尔罕被严格的等级秩序和教义所管理,而南京城里,并没有每天早晨每个寺都需要宰杀二十只羊免费施舍给平民的规矩,相反,这里的百姓以羊汤或鸭血汤为主要汤品,佐以烧饼、汤包等面食,而一切食物都是需要自费购买的,就商品种类的多寡而言,也比撒马尔罕更加丰富。

“这是什么?”

使团中的贵族指着印有“大明果品”字样木箱子装着的奇怪水果问道。

“蛇皮果,它的外壳如同蛇皮一样,能正常温度保存两个月,现在春天温度比较低,海路运过来以后也有一个多月的保质时间。”鸿胪寺的翻译帮忙解释道。

“这个呢?”

“这个是佛手柑,这批是南洋那边最后一批成熟的,运过来就要马上吃,不然过几天就要变质了。”

因为帖木儿汗国与整个天竺的邦国(包括锡兰王国在内)关系都不咋地的原因,帖木儿汗国的贸易船队基本无法抵达满剌加海峡以东,而受限于纬度和气候,自然本土也就没有这些东西,因此使团的贵族们对这些水果感到相当好奇,纷纷出钱购买了一些品尝。

阿尔都沙对这些水果的味道并不感兴趣,但他反而对处处印有的“大明果品”很好奇。

“大明果品是什么?”

“全称‘大明果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皇室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

阿尔都沙刨根问底,又问清楚了股份有限公司是个什么东西。

当阿尔都沙知道,大明果品是一家专门从事南洋水果收购、运输、销售的商会,且这家商会的股东为大明的皇室、宗室、勋臣贵族的时候,不禁若有所思。

他又问鸿胪寺的官员:“像这种商会多吗?”

鸿胪寺的官员忍住了把他的称呼纠正为“公司”的冲动,让翻译帮忙回答道:“有很多,现在除了盐、钢等专营商品归属朝廷管理以外,皇室也有很多经营单独商品种类的公司,但相比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间各行各业公司来说,皇室的公司相对较少且专精,技术门槛高,规模大,比如玻璃、香水等。”

阿尔都沙敏锐地捕捉到了一次字,在确认翻译无误后,问道:“大明只对钢进行专营,不限制铁吗?”

“出口有限制,民间使用和贸易没有。”

这显然跟蒙古人统治时期完全不同,而当阿尔都沙问到钢的问题时,大明的官员闭口不答了。

阿尔都沙结合自己已知的情况,心中有了猜测——或许大明已经掌握了大规模制取钢的技术,这样就能解释了,为什么明军拥有这么多的火炮以及火铳,甚至富余到能给舰队里的每艘船都装上数门到数十门的火炮。

这种冶金技术跨越导致的军备优势升级,显然是相当惊人的。

因为对于大国,尤其是帖木儿和大明这种万里大国来说,如果只是靠手搓锻打出来的钢材,那根本不具备普遍列装的可能。

而钢铸造的武器、甲冑、火器一旦开始大规模列装,就相当于形成了代差,那就是不折不扣的降维打击。

一想到这里,阿尔都沙对于与大明和谈的想法,更加坚定了几分。

而且再加上一行的所见所闻,阿尔都沙明白,在大明有一个地位跟自己相仿,名叫姜星火的人,正在推动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而正是这场改革,让大明与他从过去情报中获知的印象截然不同了。

商业的大发展,必然会给帝国带来更加丰富的财源与更大规模的税收基础。

接下来,一行人继续前进。

毫无疑问,作为帖木儿汗国的宰相,阿尔都沙见惯了大世面。

可一路往鸿胪寺走去,眼前的南京城却给他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这里的街道宽敞整洁,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不仅丝绸、瓷器、茶叶等各式各样的大明传统的拳头商品应有尽有。

而且行人可谓是络绎不绝,有的忙着选购商品,有的则悠闲地在街头巷尾闲逛,而阿尔都沙的使团成员无论跟谁攀谈,小贩也好,行人也罢,南京的市民们都表现得对大明相当的有自信,谈吐间充满了对于大明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市井气息,只有在一个帝国国力处于上升期的时候才会如此浓烈。

阿尔都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气息,他在鸿胪寺官员的带领下穿过繁忙的街道,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区域。

这里的环境与外面截然不同,仿佛是一个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

他轻轻地推开院门,走了进去。

在庭院中,阿尔都沙见到了大明鸿胪寺的二把手和礼部的一些官员。

他们热情地迎接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带他参观了庭院中的各处景观。

“这里怎么有血迹?”

使团随行的武士敏锐地发现,在庭院的某处似乎有点异常,那是砖缝里一小块已经变成黑色的血渍,如果不仔细瞧,根本瞧不出来。

鸿胪寺少卿王真的脸色有些僵硬,作为朱棣的厨子,他来到鸿胪寺后,当然听说过这里发生过什么,但此时却显然不能与帖木儿汗国的使团直言难道要说陈祖义的海盗团伙不仅宰了占城国的使团进行冒充,并且还在这里动刀子了?

王真只能打个哈哈糊弄过去:“以前有些国家的使团比较野蛮,喜欢在这里露天烤肉,弄了些血渍,都是难免的。”

这个解释倒也合理,帖木儿使团的成员并没有深究,毕竟给大明朝贡的国家就有十几个,部族更是上百个,有喜欢露天烤肉的也说得过去。

跟朝鲜、琉球等经常过来朝贡的国家不同,帖木儿汗国和大明的关系并不深,因此他们以前使团来就没有固定的馆所,这次来的规模又这么大,被分开安排到别人住过的地方安置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很快,对帖木儿比较熟悉的太常寺少卿傅安,还有被提拔为礼部郎中的杨德文,以及四夷馆负责波斯语教习的陈诚,都组团过来了。

阿尔都沙一边欣赏着庭院中的美景,一边与大明官员交流着彼此的文化与风俗。

这些官职不算很高的各部寺官员,显然是大明派来探探底的,既然要谈判,那就得知道,帖木儿汗国的底线在哪里。

随着寒暄的结束,他们围坐在庭院的石桌旁,品着茶水,开始了相对深入的交谈。

这些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大明官员们用相对流利的波斯语(非正式场合,如果是正式外交场合,作为理论藩属国的帖木儿汗国需要全程通过汉语或汉语翻译进行对话)介绍着大明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而阿尔都沙则用他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结合着不断挥动的手势,讲述着帖木儿汗国的壮丽与繁荣。

在他们的交流中,不时有欢声笑语响起。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