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74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42节

 

“之前维卡拉玛瓦哈纳想要通过征服三佛齐王国来转嫁内部矛盾,但是因为陈祖义和梁道明的联手,旧港就像是一道壁垒一样挡在满者伯夷帝国的面前,打不下旧港,就打不下三佛齐王国的故地,而如今旧港变成了新港,到了大明的手里,他们就更不可能战胜大明了。”

姜星火若有所思地说道:“所以既然打不过大明,内部又有诸多势力对其不服,东面还有东爪哇王国的入侵,维卡拉玛瓦哈纳就只好与大明缓和关系,然后优先解决内部问题喽。”

“正是如此。”

姜星火听后,心中松了一口气,他深知南洋地区的复杂局势,与满者伯夷帝国的和平相处,哪怕是暂时的和平相处,对于大明帝国的远洋贸易至关重要,这跟大明与帖木儿汗国之间关系的原理是一样的。

而郑和的这次下西洋不仅带回了丰富的贸易成果,更巩固了大明在南洋地区的地位,确实成果极大。

但光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我打算成立一个西天竺公司。”

“是做什么的?”郑和有些诧异。

股份公司的事情他听说过,现在在南直隶和江浙福建,很多商人都弄了,但在郑和看来,除了利益分配更加明确更加有根据以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西天竺公司,顾名思义,是在天竺以西进行贸易的公司。”

姜星火双手相扣,看着江面上进入了尾声的演习说道:“公司的初始出资方跟资助下西洋的人是一样的,皇室、宗室、勋贵,目的是为了剥离你的舰队带有的非军事属性,或者说有的时候可以挂两块牌子,既是大明的远洋水师,也是西天竺公司的贸易船。”

“在我的设想中,西天竺公司主要是作为大明在西方的‘黑手套’机构,由大明朝廷授权,在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也承担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任务,通过在西方建立自己的贸易网络和殖民地来获取财富。”

“同时,等到西天竺公司做大,能够通过‘扩张-贸易-殖民-再扩张’的循环来实现盈利,那就可以不断地增发股份通过大明银行的平台来进行售卖,跟售卖国债是一个道理,通过对富有商人和百姓的集资来获得继续扩张的本钱,而不是由户部和内帑进行拨款,这样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并且吸引有志于此的百姓去海外闯荡。”

“是个好主意。”

郑和很快就想明白了,他说道:“但是还有个问题,要解决锡兰王国,锡兰王国卡在了从满剌加海峡西侧出入口到南天竺之间的地方,这个岛国整个国家都是以收来往商船税费来维持的,大明的舰队一开始他们都想收过路费,若不是看到规模太大被吓怕了,恐怕小船队就真收了现在大明的商船还不出满剌加海峡,但总得考虑以后。”

“跟你说过了,换个国王,实在不行就灭了锡兰王族,至于以后的事情。”

姜星火揉了揉眉心又说道:“锡兰王国不是什么问题,主要是要跟南天竺的那些上百个邦国打交道,南天竺是主要的贸易对象把世界分成四个贸易区域,西方环地中海是一个贸易区;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马穆鲁克王朝、白羊王朝、帖木儿汗国是一个贸易区;德里苏丹国为代表的北天竺以及上百个南天竺邦国是一个贸易区;满剌加海峡以东是一个贸易区。”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帖木儿汗国的使者也快要到南京了,大明跟帖木儿汗国现在已经解除了战争状态,等到签署和平贸易协议,那你就能在海上安全航行和补给到更西的方向听傅安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皇帝巴耶济德一世非常想要与大明友好相处,算算时日巴耶济德一世应该也快回国了,估计明年能派使者来大明,后年能到?”

“不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倒也不算重要,我们要直接跟西方诸国打交道就得绕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所以搞定了锡兰王国和南天竺诸国以后,你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西进,拉拢马穆鲁克王朝和白羊王朝,尤其是白羊王朝,现在帖木儿汗国内乱,白羊王朝的离心力很强然后顺着海岸线绕一个大圈直抵西方最南端的西班牙王国,有个西班牙王国的宫廷使者克拉维约,到时候跟你一起去。”

郑和的脑子里有世界地图,所以对姜星火的长远规划并无异议,他旋即问道:“日本呢?”

“日本那边已经在布局了,收集情报,策反幕府的敌对大名都需要时间,而且国内还有很多变法政策需要继续推进。”

姜星火算了算时间,经过一年的战争状态,现在大明已经没有什么外患了,眼下是永乐三年的秋天马上就要到冬天了,转过年是永乐四年,永乐四年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储君之争的尘埃落定。

而且今年不仅军队疲惫,后勤补给消耗也非常非常严重毕竟十几万人去了趟塞北又调到关中,这消耗是非常惊人的。

再加上这两年正是扩大变法规模,苦修内力的黄金时期,所以各方面条件都不允许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争。

因此,姜星火觉得跨海征日的时间点,结合“决不能在秋天顶着台风渡海”的蒙古人前车之鉴,永乐四年的春夏太仓促了,冬天不好用兵,应该是永乐五年的春夏比较合适。

至于跨海征日要打多久,姜星火心里也没准。

因为大明和日本没有爆发过大规模战争,甚至再往前数几百年也没有,所以双方的战争就没有太准确的参考,即便是参考,也只有姜星火前世的万历抗倭援朝能作为参考。

可刻舟求剑不可取,用万历抗倭援朝来对比现在双方的战斗力显然是不准的显而易见是,如今的日本幕府军刚刚打完南北朝结束内战,战斗力不见得比丰臣秀吉麾下的日本军队要差,可如今经历了靖难之役又南征北战淬链之后的大明军队,也绝对要强于万历时代的明军好几个档次,这毫无疑问。

所以姜星火能的出来的结论就是一旦开战,明军肯定是占优势的,只要能做好充足的后勤、情报、渡海等方面的准备,不像蒙古人那样傻乎乎的在秋天渡海被台风吹了个人仰马翻,最起码在登陆和向日本列岛纵深发展上面就没问题。

但话说回来,就人口和军事实力在综合判断,日本毕竟是在当今世界上都能排的进前五、在整个东亚稳坐第二的国家,而如今日本的实际掌权者足利义满更是一代枭雄,幕府麾下能征惯战之将不在少数,大明跨海征日这仗肯定不是跟征安南一样的虐菜战争,还是要存几分小心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故此,战争究竟要打到什么程度,室町幕府究竟能抵抗到什么时候,姜星火也说不准。

他只能按最坏的程度估计,一旦在关西形成拉锯,打个三年五载都是寻常,而这就意味着大明必须持续投入,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当然了,话说回来,一波决战一年结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了,毕竟日本人也挺喜欢搞“合战”的,他们虽然是大名分封制,但没有逐步抵抗的战术传统,反而很喜欢莽一波定胜负,那样肯定非常符合大明心意。

所以姜星火算了算时间,保守地对郑和说道。

“你且向西去就行,等你第一次抵达西方回来的时候,大约就正好能赶上跨海征日。”

建交

中亚,撒马尔罕。

此时距离哈里勒在撤军途中,让副使杨德文为主的大明使团以及克拉维约和希尔特贝格等西方人一同去往大明释放他的善意,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按照大明的时间换算,就是永乐三年的秋天。

哈里勒经过长途跋涉,撤回了皇都撒马尔罕,初步稳定了河中地区的局势。

而几乎与此同时,姜星火刚接见完克拉维约和希尔特贝格,在郑和的陪同下进行阅舰。

在帖木儿汗国的皇宫深处,一股肃杀的气氛如乌云般笼罩,昔日金碧辉煌的宫殿,此刻都被人群凝重的情绪所影响,似乎变得黯淡无光了起来。

帖木儿大汗,这位曾让无数国家都颤抖在他铁蹄之下的雄主已经病逝,而随着他的离去,帖木儿汗国也失去了主心骨。

年轻有为而野心勃勃皇孙哈里勒,在混乱中迅速占据了皇都撒马尔罕自立为汗。

而随着哈里勒称汗这一举动,整个帖木儿汗国也仿佛被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不断释放出名为争斗的魔鬼西边的白羊王朝蠢蠢欲动,不再服从帖木儿汗国的管束,马穆鲁克王朝也开始观望,停止了进贡,至于北方始终被镇压的亚美尼亚人和亚塞拜然人,此时也开始了有组织的再度反抗,至于河中地区、花剌子模、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的其他部族,也只是距离帖木儿汗国的统治中心太近,暂时不敢有什么动作而已。

而对于哈里勒来说,最要命的则是两个重量级人物的同时起兵。

皇四子沙哈鲁在封地霍拉桑(位于伊朗的东北面,土克曼斯坦的南面和阿富汗斯坦的北面)打着“清君侧”的幌子起兵,而同样具有汗位继承权,甚至优先级比哈里勒还要高的皇长孙皮儿·马黑麻则在他的封地花拉子模(位于阿富汗及周边地区)同样称汗,并发动军队打算向撒马尔罕进攻,以图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汗位。

这些消息很快就传回了撒马尔罕,再加上哈里勒称汗确实没有得到一些贵族的认可,所以此时的皇宫中也难免有些混乱。

事实上,在这种权力游戏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宫廷内的贵族们面色多少有些慌乱,他们或低声议论,或匆忙奔走交换信息,此时撒马尔罕皇宫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阴谋的气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在试图在这场混乱中谋求一丝生机。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