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72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9节

 

“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前元故事,信誉破产而已,有什么可怕的?”

姜星火莞尔一笑。

这就是站在权力顶峰的视角,哪怕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塌天大祸,但对于像是以前元朝的那些皇帝、丞相这些帝国最高层的人来讲,也没那么不可接受。

不过姜星火的性格,与王安石和张居正,还不太一样。

既有一些执着、勇于任事的共性,又有一些个人的偏好。

姜星火就并不排斥大胆的尝试,而且姜星火从骨子里就是个胆大包天的人,不会因为一次或是几次失败,而有丝毫畏惧。

而在此之前,姜星火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缺乏原动力,所以他完全就是混吃等死,顺便享乐而已。

可现在随着不断的历练,姜星火已经对大明的现状有很清醒的认识,即使做成了很多事情,也并未盲目膨胀,他很清楚自己的责任,不敢胡作非为,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弱项和短板,反而有了畏惧,这种畏惧不是对尝试的畏惧,而是对自己的畏惧。

姜星火的内心深处,一直都有种感觉,自己其实并没有张居正那种把天下之事一肩挑之的能力,他的见识和超越时代的知识,并不能让他直接承担这种类似“宰相”的角色。

而长久以来,都是老和尚在帮他分担很多压力和工作。

同样,朱高炽也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现在的大明庙堂,其实更像是以前的“三省”,不同立场和派系,各管一摊,而没有一个权力足以威胁到皇权的“独相”。

这种权力架构,是平衡的,也是脆弱的,或许不久之后,就会打破,但在打破之前,却是所有人都受益于此。

这次行程,更像是对变法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姜星火看向身旁的老和尚,对他说道:“我以前总在幻想,如何改变整个大明的社会风气,让这个世界焕然一新,我想让大伙儿过上好日子,让那些穷困潦倒的老百姓,能够得到应得的生活,可惜这次江浙之行,虽然见到了很多农人、工人的日子变好了,沿途却还是有贫穷和饥饿,或许有的时候我做得并不好,连自己都无法脱离桎梏,还谈何帮助天下人呢?”

“这就是你且行且畏的一面了。”

姚广孝只是遥遥一指,姜星火转过身去,却看到了一副异常美丽的景色。

此时太阳已经彻底从云雾中走了出来,港口霞光万丈,就连大海也是一片金黄,似是寓意着什么。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何必纠结于这些事情呢?且认真做事就是了。”

塞北

当建文帝的头颅被经过长途颠簸送到朱棣面前时,朱棣正在塞外。

这段时间,不光是南方的姜星火在进行清田行动,朱棣也同时根据预定的计划,开始了自己对北部边防安全的加强。

当然,在朱棣的逻辑里,加强安全绝不是多做防御,而是主动出击把敌人都打死,自己就安全了。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天空低沉得仿佛要压到地面上来,乌云像厚厚的棉被一样密布,遮挡了星月之光,使得夜晚更加漆黑深邃。

漠北的。

在这片银白世界中,明军的帐篷像一座座海上的孤岛一样矗立在风雪中,它们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唯有始终屹立的哨兵仿佛是大海中的灯塔,守护着全体明军的安全。

而伴随着的大雪而来的,就是狂风,就连巡逻士卒呼出的热气都一息不到就被狂风吹散,只剩下几处微弱的火光在黑暗中摇曳,像是迷失方向的游魂,在寒风中寻找着归宿。

巡逻的士兵们裹着厚重的新式棉甲,头戴皮帽用棉巾裹着耳朵,踏着积雪,艰难地在营地间穿行,他们背着长枪,手握刀柄,身影在火盆微弱的光下若隐若现,即便如此,脸也是被冻得通红,但他们的目光却格外坚定,尤其是望向中军的帐篷时。

这两年,因为燕军主力南下的缘故,北方的边境局势变得非常不稳定,虽然有不少内附和表示臣服的蒙古部落充当着边境的缓冲区,但以鞑靼部为首的蒙古人,还是会时不时地南下打草谷,边境的明军不仅处于数量劣势,而且防守的边境线极为漫长,很难形成有效反击,往往是接到消息集结兵马后,对方就已经撤了。

而朱棣的行动却非常的果敢。

在北上的途中,于河南开始掉头向西,一路入潼关,随后主力由朱棣带领向西安行军,剩下的一部分则由朱能带领从蒲坂进入山西,由蒲坂至潼关,不仅构成了关中地区抵御东方的重要防线,也是关中地区向外进攻的桥头堡,当年秦国就是控此山河要冲以成霸业的,所谓“自古天下有事,争雄于河、山之会者,未有不以河东为噤喉者也”,便是此理。

而朱棣控制住了这两个要冲,不仅切断了秦、晋两藩的联系,更是直接让其失去了防御的意义,同时已经在代北集结的盛庸、平安,率军从大同镇出发,然后途经雁门进入盆地。

随后的事情就不需要多说了,面对四叔提着大刀的物理探亲,两个还没做好准备的大侄子乖得跟个鹌鹑似的,之前死活不愿意奉还的三护卫,这次都老老实实献上不给也不行,因为他们的三护卫几万人马已经被团团包围了,你不体面四叔就帮你体面了。

虽然这两个小子最后能识大体,四叔很高兴,但这两个小子之前桀骜跋扈的行为,四叔不喜欢。

所以这两个小子都被圈禁到王府里了,在自己家构成的大监狱里好好悟道,什么时候放出来看情况。

再往后,便是等到补给物资在北京囤积的差不多,收集了足够的草原上的情报,就开始率军出塞了。

一般而言,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都会在秋高马肥之际南下打草谷,而汉人军队,则不会在秋收时节用兵,因为一旦用兵,就必须要征召一到数倍于己方军队的民夫进行后勤押运等工作,势必会影响秋收。

如今北方经过战乱后,人口比洪武朝时期还要稀少,因此朱棣也没有秋收时节用兵,而是在夏天就出发了,可如今在茫茫草原上转了一个月,补给线越来越长,虽然也把征服了一些小部落,获得了大量牛羊,可一直这么耗下去却不是办法。

但在草原和沙漠上寻找敌人的踪迹却绝非易事,如果真的容易,也没有李广难封了。

此时的中军大帐内,一盏昏黄的油灯悬挂在中央,摇曳的灯光将帐篷内床上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射在布帘上,而这个影子却随着主人的移动而不断地变换着。

朱棣躺在床上,身上的锦被下角已经被他踢到了一边,他绷着身体,眉头紧锁,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显然睡得并不安稳,他的呼吸声沉重而急促,仿佛在梦中经历着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情。

帐篷厚实的布料在狂风的肆虐下不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外面窥视,而这种声响与朱棣沉重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

在梦中,朱棣仿佛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四周被浓厚的迷雾所包围,这迷雾白茫茫一片,他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也不知道该如何离开,只能不断地四处张望,希望能找到一丝线索或出口,朱棣试图睁大眼睛,但视线依旧被雾气所阻挡,无法穿透。

朱棣拔出刀,却并未有看到敌人,也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何方,他的步伐开始变得踉跄不稳,仿佛在寻找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这种无助和迷茫的感觉让他觉得仿佛自己正被这片迷雾吞噬。

“谁?谁躲在那里?”

朱棣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他手里紧紧地握着刀,随后向前劈砍而去,可前面什么也没有,他仿佛被困在了一个无形的牢笼中,无法逃脱。

可接着下一个瞬间,朱棣忽然闯过了一道门,他被门槛绊了个踉跄,再爬起来的时候,手上跌倒也紧紧握着的刀,却不知道怎么消失了,而朱棣则选择了攥紧拳头,继续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而他的面前逐渐显现出一个人影,随着人影的靠近,朱棣终于看清了来人的面容——那是他的父皇洪武皇帝朱元璋。

朱棣刚才还紧紧攥着的拳头中,开始布满了汗液。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