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70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03节

 

“国师,您刚才是怎么想的?”进了屋门,黄子威忍不住问道。

“相忍为国呗。”

姜星火的气度越来越大了,颇有种“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意味。

他似乎对眼前的这些派系得失,并没有放在心里。

姜星火给黄子威倒了杯茶,递到他身前,自己也倒了一杯。

“可未见诸公有这般心胸。”

“那是因为他们把门户之见看的太深。”

吹了吹漂浮在茶杯上的茶叶,姜星火笑了笑:“既然要做事,你不能要求别人有跟你一样的视角,这种互相交换,反倒是常见的事情,要是非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不但做不到,而且活的会很累我的学生于谦在这一点上其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是个小孩子,但他从来都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时候说来惭愧,我们这些成人,在一些事情上反倒不如孩童。”

“能做一件是一件。”

姜星火拉开遮在墙上的一面帘子,后面不是窗户,而是一块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关于政治、军事、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这些方面所对应的具体措施。

而这块黑板虽然很大,上面的内容虽然很多,但却肉眼可见地,很多事情都用各种其他颜色进行了标识,用来展示进度。

“内容呢,就是年初做汇报时候讲的那些,除了那些,还有一些思想、科技上的事情,但你别看事情多,可一件件事情做起来,还真就没多少了。”

黄子威细细观摩片刻,发现确实如此。

譬如内陆贸易下面,就有重农抑商国策、商税、点对点商道、邮局这四项,而这里面重农抑商国策,显然已经在舆论和实际上,向着四民皆本演变了,而商税处于持续推进中,点对点商道处于刚刚开始推进,邮局则是待推进。

同样的道理,也能体现在海洋贸易等事务方面。

看着这块黑板,一股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站在永乐二年的这个时候,回首来时的路,发现已经走了很长、很长。

一开始,所有人都在质疑要不要变法,后来是姜星火等人用一路的行动,打破了这种质疑,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那些日夜里遇到的挑战一点都不少,数次论战,以及无数工坊、工场拔地而起,大片的海外市场被开拓这些事情都经历过了,才知道今日的艰难。

换句话说,今天的变法再难,还能难得过一开始全是敌人,支持者寥寥无几的时候吗?

不可能的。

所以,既然经历过了这么多大风大浪,那么眼下的财政危机,又算得了什么呢?

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朱高炽优柔寡断,不肯操刀分配,那姜星火自己上就行了,割点自己的肉算什么,眼光放长远点,现在大明的整体经济做的是增量而不是存量,把时间线延长到三年、五年,这些根本算不得多大的数字。

而且,姜星火还有一重深意,隐藏了下来。

“可还是觉得”

“肉疼?”

黄子威摇摇头,只道:“这些尚书、侍郎,有些自私。”

姜星火淡淡道:“我觉得他们的主张没毛病,按惯例确实不能随便挪用工部、兵部的钱,这样做不利于朝廷稳定,而且我们不是强盗,不能干那种事,至于现在的财政制度合不合理,以后怎么改,那是以后的事情。”

黄子威迟疑道:“可是……我还是担心户部的问题,会影响朝堂上的政局,毕竟大明的总收入是有数的,无非就是田税和专营商品税以及商税这三大块,虽然已经改革许久了,可新政毕竟不可能完全取代旧制,户部的财政问题,很难彻底解决,若是再拖延下去,明年财政也困难,将来还是会出事。”

“哈哈哈哈!你啊,着相了。”

姜星火喝完茶,点着他笑了笑,只说道:“你说就算是户部还不起,会怎么样?”

黄子威怔了怔,这个问题,他倒是还真没考虑过。

在黄子威的潜意识里,只觉得今年的这种各部寺之间的财政拆解,属于拆东墙补西墙,要是还不起,那肯定会出问题,但具体出什么问题,他并没有进行深思。

顺着这个思路,黄子威思考了下去。

是啊,如果明年真的还不起,会怎么样?

户部会赖帐?不不不。

电光火石之间,黄子威忽然想通了迷雾后的真相。

——反而要加大变法力度!

是的,听起来逻辑不太通顺,为什么户部为了维持变法向其他各部寺拆解资金,还不起反而会促进变法的进程呢?

原因很简单,如果还不起钱,那户部不仅成了大爷,而且其他各部为了让户部还钱,就得支持户部的搞钱计划。

户部能怎么搞钱?无非就是黄子威说的那三块,加大对夏秋两税征收中间环节的清理力度,加大国内贸易和海洋贸易的规模用来收更多的商税,加大对于盐等专营商品的厘清和追溯。

无论是那一条,都是在正向促进变法!

想通了这些,黄子威惊讶地看向正在喝茶的姜星火。

他终于明白,这位国师为什么在今天的财政会议上这般隐忍退让了,不仅仅是相忍为国,更是所图甚远。

托付

永乐二年的财政会议开完以后,北征的军费问题就基本上算是协调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在军事领域和政治经济领域互不干扰的进程。

朝廷中枢整体上还是没有太大变动,因为北京那边已经设立了以郭资为尚书的行部,再加上行后军都督府的镇远侯顾成、魏国公徐辉祖,有一套完整的小的文武班底用来运转北直隶乃至整个北方的政务,所以并不需要把整个朝廷都搬空,文官方面只需要带一些随驾的人员即可。

譬如金忠、金幼孜,以及杨荣等人,就要跟着一起北征。

而在临行之前,朱棣也召见了姜星火。

当客串传旨的朱高燧来到姜星火家里时,姜星火等人正在吃汤锅。

之所以在春末夏初吃汤锅,倒不是什么别的原因,主要是李大帅之前特意从安南托军方的运输船装回来一箱菌菇,据说是当地的特产,不仅能保存,而且味道口感鲜美无比。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