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58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85节

 

而淮安府驿站内。

解缙听闻了杨瓛死了的消息后,反而顿时气得暴跳如雷,狠狠扔掉了书案上的砚台。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啊”

赵海川拱手道:“大人,有可能是蓄意谋杀,但是查起来很麻烦,必须解剖尸体看肺和胃,有没有被下毒。”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解缙颓然想道:“眼下不管杨瓛是不是上吊自杀,都只能是上吊自杀,刺杀钦差的事情,查到从三品、正四品,就不能再扩大了,再往上查,那些人背后的人,便不是我能开罪得起了我本欲借着这机会,把黄淮布政使司都清理一遍,如今看来,却是没有机会了。”

至于是谁做的,有可能的就是那几个人,自然不必去追究,而绯袍大员的人头,也确实足够结案堵住所有人的嘴了。

官场上总是有些无形的界限,看不到摸不到,但却令人难以逾越。

解缙是疯魔了,可他不是傻子,什么该碰,什么不该碰,他还是清楚的。

赵海川想了想,提醒道:“既然如此,属下建议大人还是早做准备,免得这杨瓛一死,该做的事情就推不下去了。”

刺杀钦差的案子,查到左参政、知府这个级别,就不能再往上查了,但另一条线,也就是刘富春这条线,却可以顺着查下去,毕竟解缙的任务是整顿盐务,把被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上下贪墨掉的每年几十万两白银的盐税给查出来。

而这就涉及到了淮安府的士绅和富商,还有盐务衙门的官员们,上次都察院没能解决的问题,解缙必须解决了。

赵海川提醒他早做准备的意思,便是要尽快下手,不能让这条线也断掉。

“我当然要早作准备!”解缙咬牙切齿道,“可是,你觉得谁会是那个最好的选择呢?”

赵海川低声道:“属下认为,徽商江家的家主,江舸最合适。”

“江舸?”

解缙皱了皱眉头,随即摇头道:“江舸虽然重要,而且看起来势力没有其他人那么强大,可若说解决他就能解决盐税被贪墨的问题,我是决计不相信的弄到最后,费尽心力,怕也就是第二个杨瓛。”

“若是从受益人的角度来看,两淮都转运盐使施幼敏恐怕是脱不了嫌疑的,而且此前都察院来查的时候,就有些官员自杀而死,死法几乎是一模一样。”

“嗯”

解缙沉思了起来,赵海川所说的,正是他所考虑到的关键。

但这一点,却也偏偏是棘手的地方。

因为施幼敏一向谨慎,而且官声不错,当初是太祖高皇帝以“为官清廉”提拔到这个位置上的,经过锦衣卫之前的调查,施幼敏从不接受贿赂,而哪怕是此前的淮商吴家,也确实行贿被拒绝了,想通过污点证人的方式给其定罪,都没有实据。

这就让解缙很难办了。

能抓王远山这位从三品,是因为解缙拿自身当诱饵,才办成的,而施幼敏滴水不漏,委实有些难办,这也是为什么此前都察院和锦衣卫都无功而返的缘由。

如果是查案,恐怕这件事,还真的只能是私下里进行,否则,在两淮盐场这块地方,必定是举世皆敌,毕竟明里无论是谁,都不会配合锦衣卫继续查下去了。

但是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光是靠查帐本,是很难查出来些什么的,帐本在明面上,一定是做的天衣无缝。

不能公开抓人审讯,私下也查不出什么来,还能怎么办?

就在这时,忽然有锦衣卫禀报,京中总裁变法事务衙门有密信送到,规格很高,是一队锦衣卫护送的。

“可是国师的信?”

解缙大喜过望,问道。

“正是。”

解缙拆开了姜星火的来信,匆匆浏览一番。

看完信后,他忽然压低了声音,目光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国师倒是给了一条妙计,可令此难题迎刃而解。”

赵海川没说话,但他知道,如果是自己能知晓的内容,解缙一定会告诉自己的。

“你说这帐,为什么难查?”

“年份太多,数目太大,千丝万缕。”

是的,两淮盐场一年就产出全国一半的食盐,那可是供3000万人吃的食盐,无论是盐场的维护,还是给灶户、盐丁的支出,再到卖给商人的盐,里面的帐目到底有多纷繁复杂,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而且这肯定不是一个人贪的,而是有组织的长久谋划,而在这个组织里,每个执行的个体都只是一环罢了,但抓到一个或是几个,是没有意义的,其他更上层的人,可以随时脱钩。

在帐面上,比如贪了价值70万两白银的盐税,那么帐面的正常反应是70万两白银的现金短缺,原因不清、去向不明,但为了掩盖这一行径,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手段来使之不被发现,比如制造假凭证使这70万两白银正常走帐,或者将这笔钱算入到某项开支之中,也就是虚列费用,在贪墨之初,贪墨者肯定就便做好了周密的计划,想查起来,相当的费劲。

那么让吴家之类的盐商来检举和提供证据行不行呢?也不想,因为不同的商人或者商帮,都是跟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对接的,虽然绝对数字惊人,但从总量上看,单个家族的份额占比并不大,想要通过商人来倒推,那也跟盲人摸象差不多,只能摸到一角,很容易就被掩盖过去。

至于发动所有商人,那更是不可能,除了吴家和刘富春,总裁变法事务衙门手里,其实没有其他的商人可以控制了。

但姜星火给出的解题思路却与这些都不尽相同,让本以为不可能的解缙豁然开朗。

“赦免盐丁和灶户贩卖余盐的罪行,不算旧帐算新帐,宣布从今年起提高余盐收购价格,从灶户手里拿到今年的出盐数,鼓励灶户、盐丁发起清查蛀虫的运动,积小为大,用拼拼图的方式查出真相。”

既然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查不到证据,帐本做的天衣无缝,而商人们那里又是盲人摸象,那干脆就从源头开始查!

什么是盐的源头?当然是煮盐的灶户!

这是个笨办法,有点像系统工程学里的“归零”故障分析模法,也就是当一个庞杂的系统内部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却根本找不到这个问题出在哪里时,就需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逐一溯源,抛弃主观臆断,重新一一验证,直到问题完全解决。

而盐务的问题说起来麻烦,实际上却并不复杂,因为跟动辄数十个系统上万个零件的太空飞行器相比,盐务里盐流通的大环节只有三个群体,灶户-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守支商人。

但这个办法,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必须有大量的人手同时接管盐场。

而姜星火给解缙提供了选择,如果有必要,是可以请求皇帝让一部分备倭军南下的。

显然,解缙通过雷厉风行的手段,得到了姜星火的赏识,如果没有解缙之前果断拿下黄淮布政使司左参政和淮安府同知的表现,让姜星火见到了解缙不一样的一面,见到了他的胆识,姜星火是一定不会说出这番话的。

而在信中,姜星火也隐晦地表达了,支持解缙继续查下去,规模可以扩大,但结果不见得能保证。

毕竟,无论是朱高炽嫡系的黄淮布政使,还是自带两块免死金牌的漕运总督,都只是跟解缙的任务沾边,但沾的不多,费尽力气弄倒了,也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