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55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55节

 

“还是得从盐法开刀。”

姜星火沉吟片刻,问道:“此前要调查的数据,都查到了吗?”

绕来绕去,这么大一个窟窿,核心还是在盐法上。

夏原吉自然清楚姜星火今天前来的目的,事实上,对于姜星火身上的压力,他是感同身受的。

变法到了如今的阶段,说什么都没用,只有把成绩做出来,才能击溃一切阻碍,继续推行下去。

夏原吉放下茶杯,把桌子上的纸在旁边的火盆焚烧完,一边烧,一边回答道:“查到了,前代的这些东西不好查,都分门别类放在另一处连通的屋子里了,姜师且随我来。”

两人来到了户部的另一处临时存档的地方,这是一个三间的屋子,中间隔断被打通了,里面不同的架子上放着密密麻麻的文书,而从桌子上的帐本和算盘来看,此前应该有不少人在这里工作。

事实上也是如此,户部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清点此前的盐税数据,为的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想要对盐法动刀,想要摆平这些被开中法养出来的怪物,光是把早就烂透了的验证衙门做些外科手术式的除贪是没有用的,必须要从根源上整治。

而姜星火一贯施政的态度,就是那套“无调查勿发言也”,先把事情的事实研究清楚,然后再说怎么动手。

夏原吉拿出整理好的数据结论,挨个解释给姜星火看。

“宋朝巅峰人口过亿,每年盐产量大约在10亿斤左右,两宋最重要的盐产地是两淮盐场,这跟大明是没有任何区别的,而且由于两宋始终控制着两淮流域,直到南宋灭亡前夜,两淮防线都没被蒙古人突破,而宋朝时期,两淮盐场的盐产量占到全国的二分之一左右,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绍兴二十七年的记载,淮南产盐就达到380万石(宋代度量衡1石=120斤,约合456亿斤),而根据《宋史·通货志》记载: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也就是说当时宋代的盐引,一引是1165斤,跟一石区别并不大。”

“那宋代的盐税收入是多少?跟人口一样,也按峰值数据来算,这样方便等比例带入到大明来估算理想数据。”姜星火敏锐地捕捉到了问题的关键,问道。

“宋神宗的时候,宋廷官盐把盐引卖给盐商,一引价格不变,还是6贯钱,但是盐税达到了1200万贯,也就是卖出了200万引,大概是卖出206万石。”

“不对。”

姜星火先打断了夏原吉的话,捋了捋思路。

“按理说,北宋的盐产量一年是800万石,约合10亿斤,而北宋人口1亿,每人每年食盐用量大概10斤?”

“不到10斤,产量一直是富余的。”

夏原吉解释道:“《管子》上写得明白,‘齐人食盐之数,一年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这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事情,但齐国是产盐大国,而且盐食用量的变化始终不大,即便有上涨,北宋也最多每人每年7斤。”

嗯,按照度量衡来换算的话,齐国的一升约等于200毫升,齐国的食盐标准也就是男人6克、女人4克、小孩不到3克,现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饮食健康标准也是每人每天6克。

而每人每年7斤盐,是按10克每天的标准来计算的,北宋时期能不能有这个标准尚且存疑,所以只能按最多每人每年7斤来计算。

“那也就是说,北宋人口1亿,每人每年7斤,年耗盐量7亿斤,而产量是10亿斤。”

“不对,还是不对!”

姜星火重新计算了一下数字,根据盐税收入,反推出来的卖出的盐的数量是206万石,也就是247亿斤,而实际上的耗盐量小于7亿斤,但再怎么小,中间还差了4亿斤左右的盐,而且这里面是有官府盐场产量的。

如果按247亿斤来算,肯定是不够北宋1亿人口消耗的,这点盐连维持身体基本所需都不够,而北宋的人口数字是没问题的,卖出去的盐也是有数的。

“所以说北宋有六成的盐,是私盐,而且私盐是大量由官盐流出的,也就是官盐开采以后,没收上税,变成了私盐流入市场,满足了百姓的食盐需求。”姜星火算出后说道。

“没具体的记载,这种事情没法统计,但是从数字上来推论,应该是如此。”

夏原吉点点头,接着对比起了现在大明的盐产量。

“大明的比较好算,因为太祖高皇帝全面禁止私盐的原因,目前朝廷每年发放的盐引是20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所以盐场每年的盐产量是6亿斤,这个是非常清晰的。”

姜星火又问道:“需求量呢?大明每年实际消耗的盐是多少?”

这个问题同样不难,夏原吉答道:“按照洪武二十六年那次的人口统计,大明总人口6054万人,如今过去了十年整,算上自然增长和战乱损耗,应该还是在6000万左右,每人每年同样按7斤盐来算,需要42亿斤盐。”

这样看来北宋年耗盐量7亿斤,而产量是10亿斤;大明年耗盐量42亿斤,而产量是6亿斤。

也就是说,食盐产量比实际消耗量大一截是正常现象。

夏原吉点点头,然后继续说道:“接着说盐税,北宋官盐的盐税收入是1200万贯,假设铜钱价值不变,按现在的银价(1两银子=1200文铜钱)折算,基本相当于现在的1000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北宋的商税收入此前明确过,约合760万两白银。

而盐税收入,则高达1000万两,这还是官盐只占市场流通四成的情况。

如此一来,也就不难理解北宋岁入1亿缗钱是怎么来的了。

“大明的盐税,换算成白银,大概每年250万两。”

“所以,这个数字无论怎么看,都是有古怪的。”

这里的古怪,不是指的私盐问题,事实上私盐这东西,光靠制度是无法禁绝的,姜星火说的古怪,是刨除私盐后的事情。

既然每人每年的盐食用量是一样的,北宋1亿人口,大明6000万人口,而北宋盐税收入在官盐只占市面流通量四成的情况下,达到了1000万两,大明如果同样官盐只占市面流通量四成,那么合理的税收,应该是600万两,但如今实际上只有250万两。

——剩下350万两差在哪了?

只要解决盐税的问题,那么姜星火面临的赌约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这里面有两个变量有可能导致数字的差异。

第一个是官盐占市场的比例,第二个是每斤盐在北宋和大明不同时期抽的税是否相同。

但就“官盐占市场比例”这个问题来说,大明是禁绝私盐的,而且官府严厉打击贩卖私盐的情况,虽然私盐交易屡禁不止,但再怎么说,就算是比烂,也不可能官盐仅仅占市面交易的四成份额,实际上情况,大明的官盐应该占到了五到六成,也就是说数字不仅不该下降,反而应该上升才是。

但这么算,差异越来越大。

“大明怎么抽盐税的?”

这个问题,作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自然门清儿。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