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440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0节

 

“倒还是真有最后一个。”

足利义满开口道:“济州岛上,大明打算驻扎多少军队?”

这个问题,才是足利义满最关心的。

“陆师两个卫(约11200人)水师船只就不一定了,但是不会超过一百艘。”

听到这个规模,足利义满松了口气。

以前蒙古人跨海征日的时候,那可是数千艘战船。

当然了,这里李景隆偷换了一个概念,那就是一艘船的大小,我们大明可没说啊

“那主要问题就没有其他的疑虑了,至于细节,后面慢慢敲定即可。”

李景隆毫不避讳地说道:“不管对马、壹岐两岛的非武装自由贸易区能不能谈成,大明的水师,都要把所有倭寇一网打尽。”

李景隆说得理所当然,而且用的不再是“海盗”、“海贼”,而是“倭寇”,有些没有把日本放在眼中,这也让足利义满颇为不悦。

但足利义满并没有表现出来,依旧面带笑容地说道:“大将军阁下,这里面有很多四国岛和九州岛岛藩国的支持,就算我同意,恐怕他们也不会同意吧。”

“那就让他们去找天皇求情吧!”

李景隆听后心中冷哼,足利义满一方面害怕大明插手日本的事情,另一方面又打算坐山观虎斗,削弱地方藩国的势力,这副扭捏的姿态实在是令人觉得小气。

见李景隆有些生气,足利义满反倒软了下来。

“这件事不如等今川了俊随大将军阁下回到明国,然后谈妥了《契约》,明日双方再行共同出兵彻底剿灭海贼,到时候幕府定当全力以赴,为自由贸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何?”

李景隆点了点头,举起了酒杯:“为了自由贸易!”

“为了自由贸易!”

辩经

京城中传的沸沸扬扬,孔希路被抓了,姜星火撕下了他伪善的面具,把这位当世圣人关在诏狱里进行了非人的折磨,一切只为堵住孔希路的嘴,因为,他害怕自己不是孔希路的对手。

只有孔希路知道,这不是真的。

在那个李景隆回来的午后,在那个万人空巷的南京城,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英雄式的人物跨过变法派里面儒释道三巨头所镇守的“王霸、义利、古今”三座关卡,把这位当世圣人从暗无天日的诏狱中拯救出来。

只有孔希路清楚,是他自己不愿意出来。

没有人相信他,但真相确实如此。

因为有一些问题,他想不清楚,他无法离开这座给自己划出的牢笼。

这一切,都要追溯到他和姜星火真正见面的那一刻。

——————

诏狱中,孔希路静静地坐着。

在他身前摆放着一张方桌子,桌上还有一壶茶水以及几本书、笔墨纸砚。

这不是一个普通犯人应该有的待遇。

然而,他却很享受这种超规格的待遇,就像是从出生以来直到白发苍苍,他所享受的那样。

他是南孔这一代的家主,孔子的嫡传后人,血统比北宗还要纯正,他的祖先因为要守护祖宗坟冢,礼让了“衍圣公”的滔天富贵的同时,也为南孔博得了享誉四海的美名。

一切儒家对美好道德的向往,仁、义、礼都在南孔的身上得以体现和寄托。

孔希路喜欢喝茶,尤其是西湖龙井,锦衣卫很好说话,满足了他。

而且,孔希路喜欢安安静静的呆着,像现在这样坐着,看着像是蛆虫一样在地上趴着的犯人们尤其是,当他对面的前礼部尚书李至刚和旁边的前左副都御史黄信,也是这个状态的时候。

孔希路已经有一段时间未曾看过外面的世界,但他相信,也许再过不久,他就能够重新走出去,重获自由。

因为孔希路相信,姜星火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关押他。

在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大明,在以理学为信仰基础的大明,强横的武力并非无所不能,他特殊的身份与随之而来的舆论,都可以成为让他随时可能重获自由,乃至博取更大名望,甚至载入史册的工具。

眼看到了饭点,趴在茅草上昏睡的犯人们都醒了过来。

黄信的情绪依旧稳定,作为最先主动牺牲的人,黄信坚信他背后之人的能力与谋划,当亲眼看到姜星火犯了低级失误,动用锦衣卫以蹩脚的借口,把孔希路关进诏狱后,黄信的状态就更好了,不仅开始与孔希路聊天、讨论儒学典籍,甚至开始了踱步锻链,俨然是要在诏狱里持久消耗下去的样子。

“黄副宪在看什么?”

看着黄信手里印刷质量堪忧,纸张也颇为简陋泛黄的文书,孔希路矜持地问道。

跟其他关在这里的京官不同,孔希路本来就是外地人,又没有门路和钱财,狱卒不给他提供,他自己是买不到的,所以刚才看别人从狱卒手里弄了两张的时候,他就有点好奇了。

“《明报》。”

一张报纸,或许能震惊一下普通百姓,但是肯定震惊不了孔希路。

光是从名字他就能听出来,应该是跟朝廷的《邸报》一个性质的东西。

黄信斜睨着李至刚,意有所指地说道:

“总裁变法事务衙门今天新出的玩意,下面单独设立了报务司,听说卓敬提了礼部尚书,副总裁官的位置空了一个,解缙兼了副总裁官,专门负责这个《明报》的报务事宜解大绅如今可是春风得意的很,重修的《太祖实录》过几天就要当众献礼了,《永乐大典》也是能名留青史的盛事。”

李至刚没搭理他。

显然,跟黄信相比,李至刚就没那么开心了。

被罢官后,李至刚知道自己彻底成为了庙堂斗争的棋子,没有人关心他,也没有人来看望他好在李至刚已经是三进宫了,诏狱的规矩熟得很,家里又是有钱财的,舍得使钱当然没人为难他,加上官位够高狱卒也不敢找事,所以过得还算凑合,只是精神上比较苦闷。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