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35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5节

 

他的目光,聚焦在了松江府的另一个地方。

——上海县。

上海在宋朝时是一个镇,因为番商辐续,所以成立了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进行贸易。

等到了元朝的时候,也就是至元十四年,蒙古人在上海镇设立了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宁波)、澉浦(海盐)合称七大市舶司。

同年华亭县升格为松江府,到了至元二十七年的时候,华亭县部分乡分出,新设了上海县。

所以现在松江府所辖地区设有华亭县(府治所)和上海县,以及金山卫和青村中前所等卫所,至于青浦县,则是姜星火前世历史上,于嘉靖、万历年间才增设的。

“有办法了。”

姜星火喃喃说道。

“嗯?”

此时宋礼方才走了进来,怔了怔问道:“国师大人所说的是什么办法?”

“运粮食的办法。”

宋礼自然晓得现在粮食运输如何的困难,放下手中的文书,诧异来问:“怎么运粮食?京杭运河又可以通行了?”

姜星火摇了摇头,点着堪舆图说道:“从华亭县本地筹措粮食,往北自水路走大黄浦,到上海县做中转,但是不入海,转而向西进吴淞江,便可运到阳城湖与淀山湖之间。”

大黄浦,也就是筹划的黄浦江,这是姜星火之前就跟宋礼讨论过的治水路径之一,宋礼自然知晓。

可眼下这个在地图上行得通的方案,却面临着种种实际困难。

宋礼连声问道:“咱们预备的粮食都在常州府,如今本地士绅都在囤货居奇,粮价涨得厉害,官仓里粮食不够,怎么能筹措到足够一万,甚至十万人吃的粮食?”

“便是筹措到了,又怎么才能打通大黄浦这条线?”

姜星火拿起旁边的蓑衣,说道:“先解决第一点,第二点我自有办法。”

“现在让松江知府,召集华亭县左近的士绅,晚上本国师设宴。”

摇人

“陈瑄是怎么打仗的?”

五军都督府内,朱棣看着前线传回来的奏报,直接将其毫不客气的摔在了地上。

今日朱棣来此,目的正是听取都督府的将军们关于征伐安南相关情况的汇报。

征伐安南的事情,之前呼声就很高了,朱棣一直强行压着,就是为了等姜星火那边完成江南治水,安顿好流民,如此方能进行大规模的棉纺织业生产,手工工场开张了,大明的军队自然就可以去找销路了。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征伐安南也就不会变成亏本买卖,否则光靠从安南国内抢一笔,还是会亏毕竟十几万大军开拔,每天那都是在往无底洞里扔钱,更别提维持统治的成本了。

但五军都督府的将军们可不管这些,他们的眼里只有开疆扩土与获得功勋,所以,哪怕是朱棣,也快压不住他们的呼声了。

军队是朱棣的基本盘,也是他权力来源的核心所在,朱棣不能无视将军们的意见。

而且,前阵子寮国送过来的安南皇孙陈天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在朝见时,于大殿上泪流满面说什么“贼臣侵思明府,夺其土地,究其本心,实欲抗衡上国”,明着说安南现在的伪朝是在跟大明作对,然后又说什么“陛下德配天地,亿育四海,一物失所,心有未安,伐罪吊民,兴灭继绝,此远夷之望,微臣之大愿也”,鼓动着朱棣出兵。

如此一来,征安南的面子里子都有了,将军们就愈发兴奋起来。

因此,征伐安南的具体战略、战役策划,也就顺理成章地提上了日程。

在姜星火祈雨前后,这个过程就开始了,这些日子以来,经过五军都督府紧张的准备,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今天已经呈现在了朱棣面前。

但朱棣却不太满意,倒不是对具体内容不满意,而是对领军之人。

在世的三位靖难国公里,丘福、姚广孝都已垂垂老矣,唯有成国公朱能一意任之,先后数次请战,本来朱能就是最佳人选,可惜经过姜星火的提醒,朱棣现在心中确实有所顾虑,生怕这位大明军界中生代的顶梁柱有个三长两短。

朱棣亲自探望过朱能,朱能确实身体无碍,但朱棣却在日常观察中,细心地发现,朱能确实比此前在某些细节上显得虚弱了一些,比如时不时的咳嗽。

可朱能说自己没事,朱棣虽然有最终决定权,也可以做到干纲独断,但朱棣对于将军们,还是讲公平赏罚的领军出征的机会,当然是奖赏的一种。

朱棣也不好以这种“国师预测说你会出意外”这种荒谬的理由,强行不让朱能这位最合适的人选领兵。

否则,会让众将觉得皇帝是不是害怕朱能功高震主?那么接下来是不是就要杯酒释兵权了?

天下方定,这正是将军们最担心的事情。

朱棣也不好说什么,所以,就随便挑了几个小刺。

然而好巧不巧地是,陈瑄的军报也恰好到了,正触在了朱棣的霉头上。

“陈瑄提前到了江南那么久,就不知道修桥铺路、建设兵站、储备粮饷?”

“陛下息怒!”

都督府众将连忙跪伏在地,甚至有人诚惶诚恐道:“臣等无能,请陛下降罪……”

话虽如此,但语气中的揶揄却显而易见。

江南平乱进度缓慢,又不是他们带的兵,是平江伯陈瑄在实际指挥,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无非就是明军内部派系倾轧的细节体现罢了。

大半年之前,陈瑄作为非洪武开国勋贵子弟的南军将领,统领水师布置江防抵御燕军,但却主动投降燕军,使得朱棣顺利挥师渡江,陈瑄固然以“默相事机”之功,仍任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加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但他这个靖难功臣,跟别人能一样吗?比之同样开门投降的李景隆,含金量都略有不足。

所以,在如今大明军界的鄙视链里,能把非洪武勋贵、降将、水师等几个鄙视链最底端的关键词集齐,又获得了独领一军去平叛露脸的机会,陈瑄让人嫉妒揶揄几句,也实属平常。

朱棣余怒未消,指着堪舆图说道:“江南拖了这么久,难道就不耽误朕征安南的大事吗?”

获封荣国公,姚广孝其实就是以武臣勋贵的身份参与庙堂军国重事了,所以,此次征安南的会议,他当然列席。

见皇帝盛怒,其余将军跟陈瑄关系也都一般,自然懒得帮陈瑄说话,可陈瑄的指挥权,在理论上是姜星火委托给予的,所以看在姜圣的面子上,姚广孝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