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260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0节

 

依稀记得,那时候的朱棣,也是这般仰天大笑。

面对皇帝那含义不言自明的笑声,而胡俨的脸上依旧毫无惧色,他就这样静静地望着朱棣。

但出乎内阁众人的意料,朱棣并没有马上动手。

朱棣深深地看了胡俨一眼后问道:“那依你所言,何谓天命,又何谓大人,何谓圣人之言呢?”

听到朱棣的提问,胡俨回答道:“依微臣所见,所谓天命便是上天的意志,陨石坠落、大地震颤、赤地千里皆是上天给予君王的警示,意义便在于让君王警醒,反思自己的德行,不要成为被上天厌弃的无道昏君。”

“所谓大人,则是地位尊崇德高望重之人。”

“所谓圣人之言,自然是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的言语。”

听完胡俨的回答,朱棣轻蔑一笑:“那依你的意思来看,朕算不算‘大人’呢?”

此刻,为了心中的道统,胡俨已经豁出去了。

胡俨点头应道:“是,陛下是九五之尊,天子也,当然是大人非但是大人,而且是最大的大人。”

“那按照你的理论,朕可不可‘畏’呢?”

朱棣盯着胡俨问道。

“当然可畏。”

胡俨毫不犹豫的回答,并且抬起头来迎向朱棣的目光。

“哈哈哈哈哈”

朱棣大笑了起来,他的笑声中充斥着讽刺,同样也充满杀机。

“那伱胡俨到底是更畏朕这个大人,还是更畏圣人之言,亦或是天命?”

朱棣再度发难道,语气已经变得冰冷。

胡俨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却始终保持镇定。

胡俨知道,自己惹怒了皇帝,言辞之间稍有不慎,恐怕不仅是自己的命,而是全家全族连命都会跟着丢掉,虽然他为了道统之争他并不惧怕,但这不代表他是会轻易丢弃自己和周围人性命的人。

胡俨跟练子宁、方孝孺还不太一样。

练子宁、方孝孺是忠于建文帝,而胡俨则是忠于圣人之学。

所以胡俨可以接受换个皇帝,只要这个皇帝继续用圣人之学治天下就好,但绝不接受圣人之学也被动摇、篡改。

“天命、大人、圣人之言,三者都是可畏的威严,不能混为一谈,没有更畏惧哪个。”

胡俨决绝地回答道:“天命的威严,乃是源自于‘天命是万事万物均需遵循的规律’,所以天命的威严跟大人、圣人之言对于人生的威严不是一回事。”

“而大人与圣人之言则属于现世,大人的威严在于权力,圣人之言的威严在于道德。”

“这三者都是需要畏惧的,但正所谓苍天在上,小人不知道天命的威严所在,因而他不惧畏而小人连天命都不畏惧,那么轻慢德高的大人,蔑视圣人的言论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

“但是,陛下是大人,不是小人。”

胡俨诚恳说道:“陛下对上顺天应命,靖平国难;对下仁爱百姓、宽宏大量;对中的衮衮大人们,也定能明察秋毫,公平处置。”

朱棣根本不吃这一套,见刚才“三者哪个更令其畏惧”的语言陷阱,胡俨没有踏进去,朱棣干脆挑明问道。

“既然你说天变足畏,祖宗足法,人言足恤,那就是说更化变法这一套行不通喽?”

说罢,朱棣死死地盯着胡俨。

这一次,朱棣是真起杀心了!

要么更化变法行,要么更化变法不行,没有中间和稀泥的选项。

其实历朝历代变法,无非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个,统治者本人的权力是否足以推行变法。

第二个,统治者本人是否能从变法中获益,因此有意愿有决心推行变法。

这两个条件,朱棣无疑是都符合的。

朱棣是大一统王朝唯一一个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的皇帝,其本人的能力与心性自不必多提,杀伐果断、无惧无畏。

而朱棣今天之所以表现出来的这般坚决,这么想要更化变法。

说到底,跟姜星火的讲课是密不可分的。

朱棣一节节课听下来,早已充分了解什么才叫真正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说的夸张点、不尊重前辈点,真说“三不足畏”王安石也就图一乐,理论加实践双重证明,还得靠姜星火。

你说天变足畏,那你不妨来看看扭秤实验,了解了解什么叫日心说,马上让你“天人感应”的宇宙观瞬间破碎。

你说祖宗足法,那你不妨来看看太祖高皇帝设立制度留下来的一堆带窟窿的烂摊子,藩王制度、宝钞制度、小吏制度哪个不是姜星火给“祖宗成法”补上的窟窿?哪个不是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更好的实效?

你说人言足恤,摊役入亩收拢江南人心,如今江南百姓丝毫不再留恋建文帝,连儿歌都自发地改成了歌颂新皇帝的善政,怎么解释?

要是非得较真,说老百姓不算人,士绅阶层才算人那你把脖子伸过来,我跟你说个悄悄话。

所以,既然姜星火给朱棣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用以更化变法,又确实能增强大明国力,加强皇权的力量,削弱士绅阶层,朱棣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毕竟,如果不用姜星火这套东西更化变法,而是继续循规蹈矩。

朱棣想要成就“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千古一帝盖世功业,恐怕多花费的力气,可就不止一点半点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