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17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3节

 

“道理也很简单,一个乡的税收,退伍的老卒想要从中做手脚,不可能全部侵吞,对不对?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想要侵吞或者接受贿赂,那这个数额,就注定跟他退伍后半辈子的薪俸比不了。”

这里便是要说,具体有没有退伍的薪俸,还是一次性的退伍赏赐,其实还是有待研究的。

但不管怎么说,姜星火提出退伍赏赐分批发放,加税收乡官薪俸,二者绑定到一起,要断绝就一起断绝,无疑是个好的思路。

这样就会如姜星火所说,极大地增加了退伍老卒在担任乡级税收官时,犯罪的成本。

“当然了,这里还涉及到后面。”姜星火继续说道。

“也就是制度保证廉洁的第二个方面,巡查体系。”

姜星火在地面上,写了明察和暗访两个词。

“乡级税收机构,要建立独立的巡查体系进行明察与暗访相结合。”

“这样就会造成威慑效应。”

姜星火笑道:“我告诉你我来查了,你要认真准备。”

“我没告诉你我来查,你难道就不认真准备了吗?”

朱高煦道:“当然不能,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到底是明察还是暗访!”

“便是如此了。”姜星火继续说道,“至于谁来监察税收巡查机构的问题,这个先放下,如果要这么套,那就没完了,先说下面的。”

“制度保证廉洁的体系。”

朱高煦插嘴道:“姜先生,什么是勋章?”

姜星火从地面上拔出那枚银币,指着它解释道。

“就比如可以是铁、铜、银甚至金打造的小玩意,用绶带(古代一般用来挂官印)系上,作为一种荣誉的象征,根据材质的不同,很容易区分出立功的等级。而具体的贡献,也可以根据他所属的部队和参加的战役,来制作不同样式的勋章。”

“军人,要视荣誉高于生命,就要有配套的勋章来表彰他们浴血拼杀所获得的荣誉。同时凭藉这些勋章,也可以在大明的社会上,享受到一些或许作用不算大,但一定要具备相当优越感的优先权力。如此一来,才能形成荣誉-实利的良性循环。”

当朱高煦听到这句话时,眼眸中顿时流露出了狂热的神情。

太对了!说的太对了!

如此一来,因为靖难之役被征召,需要解甲归田的大量老卒,就有了安置的去处,而且在财物和荣誉上,都有了新的保障。

远比直接发一笔赏赐,遣散回原籍造成新的地方治安问题,强得多。

“这么说来,异乡人、廉洁,是不是都解决了?”

姜星火指着地面上的字迹,继续说道。

“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识字、算数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再结合荣誉勋章体系和之前讲过的民族国家概念,其实还会带来一系列有益的连锁反应。”

诏狱扫盲班

“视荣誉高于生命。”

朱棣的目光停留在两个桌子上的纸张,看了许久后缓慢说道:“这句话真好,朕记得很清楚……朕小的时候,太祖高皇帝命徐达大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北伐中原,北伐的檄文里,给朕印象最深的,却不是你们都知道的那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始终保持深沉的道衍,此时反倒对这件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那是哪一句?”

朱棣答道:“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关陕之人也。”

这里要说的是,朱元璋没有开地图炮的意思,所谓的“关陕之人”,不针对老百姓,而是彼时割据关陕或是即将逃窜入陕的王保保、李思齐、张良弼。

朱棣之所以说这句话,便是有感而发了。

“为什么元末战乱的时候,陕西的割据武装会出现‘贿诱名爵,志在养力’?其实归根到底,不就是姜先生的这句话反过来嘛,元朝地方上到将领下到兵卒,根本就不把名誉当一回事。”

朱棣继续借题发挥。

“开国、靖难,武勋的地位是高了,可地下的大头兵,是不是还是你们嘴里的‘臭丘八’?在百姓心里,国公爷能跟尚书放到一块了,什么时候伍长什长能跟童生秀才放一块呢?”

“朕当然知道,这怕是永远都不可能了,但为国效力的将士,得到点应有的尊重,也是应该的。”

“所以说,朕觉得姜星火的提议很不错。”

“正好靖难结束,朕总觉得除了封赏功臣,给了功臣们奉天靖难某某武臣的称号,对底下的将校兵卒反而少了点封赏,就用这套勋章体系吧。”

道衍在旁边提议道:“八百勇士夺北平的单独用一个勋章,这是大功,根据功勋,可以授银章起步;真定之战打败耿秉文的时候也单独用一个,那时候有功的将士,可以授铜章起步;北平守城战和郑村坝之战,打的都艰苦,也可以授铜章起步;白沟河之战打败曹李景隆的时候,就铁章起步吧。”

远在日本的五星天皇麦克景隆,此时打了个喷嚏。

随后,便是根据战役的艰苦程度,定下了东昌、夹河、藳城三场血战都是银章起步,灵璧决战则是铜章起步。

不同战役的勋章可以同时获取,而勋章能获得什么样的优待,朱棣表示他还要再思考一下。

身为文官,蹇义和茹瑺当然是不愿意见到皇帝抬高武夫,尤其是寻常武夫的地位。

但是皇帝一边念叨着靖难战事的惨烈,一边说着将士艰苦,他们还能说啥?

“夹河、藳城,血肉磨坊似地呦,多少好儿郎战死沙场那时候战况极为惨烈,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将士阵亡、受伤。朕当然知道战争的残酷,所以,朕从没想过退缩,只希望能够尽快靖平国难。可如今想来,朕对不起那些死难的将士啊!”

“陛下!”

坐在一旁的蹇义和茹瑺立刻跪了下来。

两位人精当然知道,再说下去,可就真戳到这位君王心里隐藏的痛处了。

“臣等已经知晓陛下的心意。”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