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12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7节

 

想到这里,李景隆不由得决定,一定要多带点曹国公府里的家将,如此才能保证不被使团里的“自己人”背后捅刀子下黑手。

谁知道他们有没有朱棣下令杀他的密旨?

“其实这两点倒也不是什么问题。”

姜星火想了想说道:“第一点呢,关于倭寇的问题,只需要你请求朝廷多派点水师保护就好了,这个没什么说的,倭寇的战斗力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他们的船跟大明水师的正规舰船也完全无法相比。”

“至于第二点呢”

姜星火清了清嗓子说道:“临别之际,为了你的安危,就临时改一下课表吧。”

“今日咱们改讲《国运论》的第二卷,地缘庙堂与民族特质。”

“作为接续《国运论》第一卷王朝周期律的内容,第二卷,我们将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王朝的视角,而是以华夏周围的国家为例子,挨个探究其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乃至民族特质的产生与异同。”

“同时,这也是讲述国与国之间历史、局势演变的另一个视角,通过这个视角,你们才能明白国家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处于一个整体环境之中的,需要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问题,而不是孤立地去分析。”

闻言,李景隆和朱高煦都有些惊讶。

他们本来以为,《国运论》讲完了王朝周期律,讲完了如何通过徭役、粮食、耕牛与种子这三个角度来解决应对王朝周期律,《国运论》就算是讲完了毕业了。

没想到,《国运论》竟然还有第二卷。

而且,从姜星火的话语来推测,这个第二卷,似乎已经不仅是讲一个国家的了,而是讲很多个国家。

这就大有意思了。

按照过去大明高层的观念,大明乃是天朝上国,四海之内皆是蛮夷。

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国与国之间需要整体地去看待他们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局势发展。

这种全新的观点,让他们耳目一新。

姜星火继续说道:“如果你能深刻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那么我相信,对于你出使海外,认知他们对大明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们的民族特质都是什么,藉此制定你的对外交往策略,是很有帮助的。”

“毕竟,这便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己知彼,不仅要知其然,也就是知道对方国内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同时也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知道对方国内的这种情况,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李景隆和朱高煦同时点了点头。

这跟孙子兵法里的道理,是如出一辙的。

或者说,天底下的道理就是这样,一通百通。

而李景隆也有些恍然,为什么自己对出使日本,有着极为畏惧的心里。

人之所以畏惧,来源便是未知。

而这种未知,正如姜星火所说,绝不是知道一些对方简略的情报,便算是已经知晓了。

真正的未知,是对事物的根源一无所知。

而姜星火今天临别前给他讲的这节课,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周边这些国家都是怎么来的,历史是怎么演进的,互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有什么样与大明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质。

而搞清楚了这些,无异就相当于李景隆跟对方博弈的时候,把对方的底裤和心理全都看穿了,如此一来,自然能够轻松地拿捏相应的尺度。

知道什么条件对方能接受,什么条件自己原本以为是理所应当却触碰到了对方的逆鳞。

姜星火大概说完了第二卷简略的概述内容,随后说道。

“第二卷,同样也要分为几个部分来讲,最开始的部分,就是‘地理决定论’,这跟我们之前讲的那节课,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区别同样很大。”

“下面,我们就正式开始。”

感谢“超神星矢”与“不会编程的猫”两位读者老爷的上盟!尤其感谢“超神星矢”给小姜和老和尚的打赏,作者君按着小姜给您磕头了!

华夏因何成为华夏?

隔壁密室。

今日的密室里,显得有些拥挤。

除去负责在桌子两侧记录的两名小吏郭琎、柴车,还摆了四张椅子。

朱棣和朱高炽父子两人自不必多说,久违的道衍大师也一袭黑色袈裟端坐在了左手边。

至于右手边,则是神情肃穆的镇远侯顾成。

“陛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边听着这面古怪墙壁上传来的声音,一边看着这三位大明帝国最高层决策者的样子,顾成觉得有些荒诞。

顾老将军活了七十岁,就没见过这幅场景。

三个大明帝国最高层决策者,竟然排排坐在听课。

而且还是偷听一个诏狱犯人在讲课。

最重的是,竟然好像都挺认真的样子?

所以,哪怕忠谨沉稳如顾成,此时也是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而一旁的道衍,三角眼瞥了一眼,默不作声。

顾成固然是皇帝信得过的自己人,但是其人的另一重身份却更加重要。

顾成,是大皇子朱高炽在大明军界几乎唯一可以依靠的对象。

而其他的靖难勋贵,一窝蜂地倒向了二皇子朱高煦。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