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10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2节

 

姜星火点头予以承认。

“我来举几个例子,你们就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了。”

“你们知不知道,唐朝的时候,士人想要出名,都要隐居终南山里积攒名望。”

李景隆点了点头说道:“当然知道,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有一个典故叫‘终南捷径’,说的就是那些在终南山养望的人唐代的普通文人想要名扬天下受到赏识有三条路可以走,,通过彰显才华的手段,获得上层社会的认可。”

姜星火接下来的问题却让越说越进入状态的李景隆,猝不及防地停了下来。

“那他们为什么要去终南山里隐居呢?”

“这”

李景隆陷入了大脑空白。

进入终南山,当然是为了养望,可我怎么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进入终南山啊?

“可能是因为热吧。”朱高煦随口说道。

“聪明,答案就是这么简单。”

啥?

李景隆疑惑地看着朱高煦,又看了看姜星火。

你们是在玩脑筋急转弯吗?

为什么进山里,因为热,那不是废话吗?

“就是因为当时是温暖期,所以气温高,而长安的夏天异常的炎热,《新唐书》、《旧唐书》、《唐会要》里面,曾经很多次记载,因为夏日里酷暑难耐,皇帝取消朝见的记录。”

“同时,长安的冬天也很热,热到本应下雪的季节,常常没有任何一场雪降临,唐朝的近三百年里,光是长安地区有记录的‘冬无雪’、‘无冰’,就超过了二十七次,不仅在次数上远超其他定都长安的朝代,而且在频率上,也到了几乎十年一次的暖冬。”

“关于气温,反应最敏感,最为典型的一个动物,其实是大象。”

姜星火微笑着说道:“你们应当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可在接下来的南北朝时,你们听过有关于象的事情吗?定然是没有的,因为气温下降大象已经不得不迁徙到如今的云南布政使司地区了。而一直到了隋唐时期,长安的皇宫里,才重新出现了大象这种动物。”

姜星火话锋一转:“当然了,气温升高,对于农耕民族固然是好事,但也不完全是好事。”

“因为对于一些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来说,他们也同样具备了大量生产粮食,继而支撑起一个辉煌文明的能力。”

“否则,为什么会在某些地区,除了这段特殊的温暖期,都没有诞生过强大的王国呢?”

李景隆的瞳孔微微一缩,出声说道:“你是说,吐蕃?!”

听到这里,朱高煦也醒悟了过来。

“正是吐蕃。”

姜星火问道:“难道你没有发现,吐蕃的崛起,跟唐朝,几乎是同一时间吗?而巧合的是,吐蕃的衰落,跟唐朝也几乎是同步的。”

李景隆摇了摇头,虽然他之前从未想过,可是经过姜星火这么一说,他就意识到,这其中的关隘并不简单,也绝非偶然。

换句话说,这里面跟气温和降水,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便是因为,在温暖期,高原的冰雪大片融化,出现了适宜耕作的田地,同时也有了更加充足的降水。”

“气温升高,让农耕带来了足以养活更多人口去扩张的粮食,吐蕃因此崛起;气温下降,高原不再适宜农耕,吐蕃粮食人口锐减,随之衰落。”

姜星火看着秋日万里无云的天空,缓缓说道。

“历史的秘密,有很大一部分,就隐藏在气温和降水之中。”

“这就是地理的魅力。”

比热容让蒙古人征服世界

“气温和降水,竟然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隔壁密室中,张宇初从那种若有所思的状态中醒过神来。

华夏历代典籍浩如烟海,关于历史演进规律的推演,龙虎山一脉保存了不少奇奇怪怪的书籍。

《推背图》之类的,张宇初更是都翻烂了。

可张宇初忽然发现,这些基于神秘学所衍生对于历史的解释,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好像并没有姜星火的这套说法靠谱?

“张天师,姜先生关于气温和降水影响历史的说法,你怎么看?”

朱高炽转头看向了张宇初这位“道门硕儒”,征询着他的看法。

从朱高炽的角度出发,刚才张宇初张天师完全沉浸在讲课的内容中不可自拔呢。

此时,即便是张宇初不想承认,但他也只能说道。

“姜星火所说,确实有几分道理。”

当然了,关于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仙人这件事,昨夜张天师辗转反侧,还是坚定地认为,没有。

袁珙和道衍,肯定还是道行不够,没算明白。

我们龙虎山修了一千多年的仙,这世界上有没有仙,我还不知道吗?

所以,张宇初在心里还是不承认姜星火是什么谪仙人,只是认为,他的学识确实比旁人渊博一点点,他的见识确实比旁人犀利一点点。

只有一点点。

当然了,张天师向来以学识着称,所以他是不会让自己落于明显下风的。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