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9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3节

 

“若是我没侥幸考上秀才,我爹娘哪敢生弟弟妹妹啊!”

此时朱棣胯下的倔驴也跟着打了个响鼻,甩了甩鬓毛。

话说到这里,弃婴的事情,连带着真实田赋的事情,也都基本上搞清楚了。

双方本该就此别过,金幼孜又没答应他们回答了问题就跟他们一起走回头路。

然而这时,官道上前面的方向却响起了阵阵马蹄声。

童信揭开裹着牛角大弓的包裹,想要朝天射箭召唤周围忠义卫的骑兵前来护驾。

旁边的几名侍卫也拔出了刀,还有人给朱棣让了马队伍其实是有马的,只是几名护卫骑着,朱棣开始非要骑骡子。

朱棣听了听马蹄声,却示意他们稍安勿躁。

“没有甲骑,都是乡间的驽马,一共就个人。”

金幼孜一时愕然。

老行伍了这是,临阵经验丰富到令人发指。

光是听声音,就能把来人的数量实力判断出个大概。

“吁~”

果然不出所料,来的是乡间的几名健壮农夫,手里的“兵器”也不过是寻常农具罢了。

当先的一名年轻人看起来跟几名士子极为熟络,他下马行礼后,瞥了一眼朱棣等人,便有些急切地说道。

“几位同学,在村里作乱的官军有马,我怕你们跑不过被追上,不如赶紧与我回村村里有土圩子,又高又厚,便是小股官军也硬啃不下来的,比你们在外面乱跑强多了,快跟我回去吧。”

见年轻人说的恳切,话语间又颇有几分道理,几名士子竟是犹豫片刻后,自觉不自觉地跟上了他和同来的几个农人,向前走去。

“我们也害怕得紧,不如带上我们如何?”朱棣忽然骑在驴子上说道。

驴子打了个响鼻,似是也赞同起了朱棣的意见。

那乡间土豪作态的年轻人,眉宇间笼罩了一丝森然,旋即舒眉豪爽大笑道。

“好,好好!四个也好,十个也罢,都一样的!”

“且随我上路吧!”

朱棣支线不会写太久,试图通过朱棣视角来看看彼时大明民间的真实风貌,让大家感受一下改造一个老大农业国究竟会面临哪些切实的问题,也避免一直讲课对大家造成的审美疲劳支线情节尽量会写的转折多一些、紧凑一些、真实一些。

建文帝,回不来喽

秋天的江南土路边,十几骑顺着一个斜坡走了下去。

方才没走出去多远,大约也就是一里半的样子,拐过一道如同屏风一般的小土坳,一座村落便出现在眼前。

说是村落,也不太准确。

依着朱棣看来,更像是坞堡。

所谓坞堡,便是自汉末以来流传千年的战时民间自卫组织形式,有完整的防御工事,在内部可实现简单的自给自足生产,北方多称坞,南方多称堡。

《晋书·苏峻传》记载: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

坞堡的建立,说白了就是为了应对天下大乱的,当天下大乱之际,百姓既然没有政权力量保护,那便只得寻求乡间自卫组织的保护,一般来讲,坞堡的建立在最初都是百姓自发自愿选择的结果当然了,组织这种东西建立起来以后,加入是自愿的,离开自不自愿就不好说了。

闲言少叙,待离得近了,朱棣方才仔细观察到,村落外面有一圈土圩子,那个乡下豪强做派的年轻人没吹牛,是的又高又厚,大约有两丈六七尺高,厚度也有四尺,都是碎石混着泥砌起来的。

当然了,这种防御工事,也只是在这群没见过世面的地方土豪眼里,觉得是很有安全感。在朱棣这种天下第一名将眼中,比真正的坚城重堡差远了。

这世上最擅长守城的,莫过于耿炳文了吧,可再坚固的城池堡垒,面对朱棣又有什么用的?还不是跟纸糊的一样。

土圩子上站岗放哨的村里青壮,见到是自己人回来了,便问也不问地大咧咧开了门,看的那为首的年轻人眉头大皱。

“张二郎,这便是你那几个同窗?”开门的青壮持着耙子,笑着来问道。

被唤作张二郎的,扬起马鞭劈头就是一下。

“啪!”

青壮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肩膀头的麻衣被鞭子打裂开,里面皮肉瞬间绽开到血肉模糊。

“蠢货!要是敌人挟持了我,你也问都不问就给开门吗?”

张二郎几乎气急败坏,那被打的青壮脸色难堪,却也不敢反驳什么,俨然是张二郎在村子里威望不低。

张二郎从马上转头,神色变得平静,只是拱手说道。

“客人见笑了,如今世道乱,不得不小心。”

金幼孜点了点头,几人下马步入土圩子,金幼孜还伸出手去,摸了摸墙上的泥土和碎石。

“新修没多久?”

一看这么新就知道怎么回事,张二郎倒也没隐瞒,干脆说道:“前几个月燕军渡江的时候,江南各地都在传总之,这东西也不止我们一处弄,就是兵荒马乱时为了自保罢了。”

“那现在也没发生什么,怎么不拆了啊?”

面对金幼孜的蹬鼻子上脸,张二郎手里攥着的马鞭被捏的发出了响动,同行的士子连忙说道:“张二郎,你有所不知,这位乃是江西籍的朝廷官员回乡省亲路过此地,对江南风物多有不知,所以问题才多了点。”

张二郎看了一眼金幼孜。

朝廷官员?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