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国小鲜(科举) > 第22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7节

 

对抗(四)

此事在当地引发轩然大波,按照朝廷律法,杀人偿命,阿兰是?铁板钉钉的死罪。

但她的遭遇也令人同情,当时?就有几个知根知底的老人为她求情,诉说不易。

难得当地县令是个有善心的好官,唏嘘道:“国仇如山似海,岂是?你一个小小女子能承受的?”

按规矩,地?方死刑需要上报朝廷,经过三法司核查后方得批准,于是?那县令就在卷宗上添了至关重要的几笔,“有女阿兰,至纯至孝,其?情可悯,其?罪可怜”。

卷宗先?报给刑部,刑部查看?细节,又派人去地?方核实了,确认人证物证无?误,转交大理寺复核。

而当日跟进这个案子的官员之中,就有赵沛。

几乎是?瞬间,他脑海中就回想起当初秦放鹤说过的话,“你只说别国百姓无?辜,可曾见过倭寇残害我朝百姓?他们?就不无?辜吗?”

他们?就不无?辜吗?

曾经那样模糊的东西,此?时?此?刻,如此?血淋淋的呈现在赵沛眼前。

一个女人悲惨的一生,只浓缩成了卷宗里的几句话,轻飘飘的,几行字。

但赵沛越看?,就觉得?那几行字越沉重,越巨大,如同幻化成漆黑的山峦,沉甸甸地?向他压来,压得?他喘不过气。

阿兰有错吗?

她确实杀了人。

但她最?初也只是?想活着,这有罪吗?

死了的男人和婆婆有错吗?

有,但罪不至死。

可话说回来,他们?也确实想逼死人命……

那么,罪魁祸首是?谁呢?

倭寇。

这几年大禄水军不断扩张,态度也日益强硬,其?实沿海倭寇之乱已经比之前消停多了,至少明面上官方组织的入侵大大减少,但暗处的,依旧屡禁不止。

据当地?县令描述,这种小规模搞突袭的倭寇以高丽和倭国居多,也有的是?南边的麻逸、安南、勃泥等小国。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非正规军,而是?学过一点武艺的泼皮、浪人,伙同当地?过不下去的百姓出来“闯荡”。

若说有什么过人之处,就是?狠。其?狠辣残忍,丝毫不下于北方边境打草谷。

针对本案处理结果,大理寺上下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认为,阿兰杀人固然有其?迫不得?已,但毕竟是?两条人命,若高举轻放,万一日后被?有心人借机效仿,又该如何处置?

另一派却?认为,此?事特殊,便该特办,况且阿兰本性纯善,若非婆婆和丈夫屡次逼迫在前,也不会走投无?路痛下杀手。

两派各有各的理由,案件便争论不休,渐渐传到官太太们?的耳朵里,然后这些命妇们?又说给皇后听,皇后听罢,又讲给太后。

太后是?个吃斋念佛的人,听了此?事,狠掉了几滴眼泪。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实在可怜。”

皇后深以为然。

说句难听的,此?事真?要深究起来,岂非朝廷和地?方威慑不够、巡视不周之故?

如此?种种,都落在一个小小女子肩头,难不成,还要她偿命么?

于是?太后便亲自去见了天元帝,几日后,旨意就下来了。

“阿兰一案,虽情有可原,然杀人一事不容辩驳,责其?出家,余生青灯古佛,忏悔赎罪。”

听到结果的那日,不知怎得?,赵沛心里突然轻松许多,像是?压了许久的阴霾,被?拔地?而起的风吹散了。

对阿兰一案的审判只是?明面上的,私底下,天元帝对倭寇再次得?逞的现实十分恼火,连夜发旨,命地?方水军加大清剿力度。

民间若有勾连者,连坐。

其?实这个案子,之前秦放鹤也曾有所耳闻,阿芙也曾在家叹息良久。但毕竟不是?他职权范围之内,明面上,也就什么都没说。

并非铁石心肠,而是?他所知道的另一个时?空的过往,远比这些惨烈得?多。

这条路并不算长,转眼到了十字路口,再往前,两人就要往不同的方向分开了。

秦放鹤停下脚步,看?着赵沛,“所以呢?”

望燕台的西北风实在凛冽,呼啸而过的瞬间,就在皮肉上落下刀割般的刺痛。

那些将化的未化的积雪,重新呜咽着卷起,白?茫茫灰蒙蒙一团团一片片,四散而逃。

“我想,我确实有点理解你的想法了。”赵沛口中呼出的白?色水汽来不及停留,便被?风雪裹挟着散去。

回到家不久,外面天幕间弥漫的就不仅是?地?上的积雪,还有自万丈穹窿间漏下的碎琼。

阿嫖玩了半日,累狠了,回来的路上就睡得?天昏地?暗,阿芙索性不扰她,只将两个小的并排着摆在炕上,什么时?候醒了什么时?候吃,自己则跟秦放鹤在一旁炕桌边对坐涮肉。

雪白?的骨汤里加了菌菇熬的,香醇浓稠,涮肉之前先?来几勺,滋润肠胃,很受用。

“叫慕白?帮忙请师父?”阿芙听了,夹肉的筷子一顿,似是?玩笑似认真?道,“就不怕他安排眼线?”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