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大唐种田指南 > 第14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1节

 

……

眼看着外头大雪纷飞,高长松却不得不含泪练剑,他是不怕冷,可风雪不断往他脸上撞,高长松的睫毛上凝结了一层霜。

冬日是休憩的时节,如此恶劣的天气,那些练弓马的男子也都收拾收拾回家,更何况,元日才过去没几天,一年之初,当然要躺在炕上好好休息了。

以前家里阴冷,呆不住,现在又了暖炕,躺一天一夜都没问题。

高长松躺在炕上,打开商城漫无目的地逛,又漫无目的地关上。

哎,唐朝因国力强盛,娱乐活动比之前朝还是很多的,可这是在唐代人眼中,要高长松说,那是真不够看。

不过是赏花、蹴鞠,后者还是得去室外踢,最多再加个投壶吧,这些有现代游戏好玩吗?

就连书都那么少,小说雏形才诞生,连看《金瓶梅》打发时间都不行。

高长松翻来覆去好几圈,只能做点有意思的事来分散注意力。他看着外面的鹅毛大雪,脑海中先闪过白居易的红泥小火炉,随后又想到了《红楼梦》中一众年轻人赏雪吃鹿肉。

他缓缓扭头,问织毛衣打发时间的高香兰:“出去赏雪不?”

高香兰眈他一眼,意思很明显:毛病——

这大冷天,谁赏雪啊!

高长松沉默了一会儿,为他无处安放的浪漫主义情怀,随后又问:“暖锅吃不吃?”

暖锅就是现在的火锅。

“吃!”

“吃!”

“吃!”

“吃!”

这四声,真是异口同声啊。

于是等到叶澜他们来的时候……

“嗯!”

叶澜嗅鼻子。

是肉的味道!

火锅并非现代人的专利,早在汉代,就出现了陶制火锅。这种锅当时被称为“斗”,煮出来的饭食叫做“古董羹”。羹的意思不用多解释,就是汤汤水水,而这里的古董两个字,是“咕咚”的谐音,是说生食材投入沸水中会发出咕咚咕咚的声响。

高长松家用的是铜锅,模样跟现代老北京涮羊肉的铜火锅一模一样。

这锅是古格镇上巫家铁铺的巫马打造的,巫马这人手艺好,高长松这想要打农具、锅碗瓢盆、简便的武器都交给他弄,只要有图纸,基本都能给造出来。

他听说高长松要打暖锅,本摩拳擦掌,说给高长松打一个“五熟釜”,这很像是鸳鸯锅ps,也跟九宫格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白了就是圆铜火锅中套个小圆,再切四部分,一共有五格。

高长松想想,还是算了,这年头番茄辣椒还没传入中国,他最多吊高汤再弄个菌菇锅,哪需要五宫格,就跟巫马说:“一切为二即可。”

巫马毕竟是做生意的,肯定听甲方的话,三下五除二便把锅给造好了。

春秋时高长松没空挣暖锅,他觉着羊肉火气太旺盛,怕小孩儿吃了流鼻血,也就是大雪纷飞了,才想得起来。

既然吃火锅,就不能分食了,高长松把炕桌端上来,一众人盘腿吃。

其实他还问了乌云、驩头他们,他们已经是高家的一份子了,只可惜众异兽都长了根猫舌头,要跟来吃暖锅,得给烫出荷包蛋泪。

此外,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受温度影响,除了对皑皑白雪十分好奇且抗冻的驩头外,狸奴、雪貂、滚滚、人参娃娃都不约而同选择躺在温暖的炕上。

就是人参娃娃有点惨,室内湿度不够大,他过会儿就得去盆里打滚。

心灵手巧的高香兰在陪高长松清点货物、算账之余竟然还用毛线织了几十件小衣服,给磨喝乐一一穿上,这些小人对自己的新衣服都喜爱极了,各个跟高香兰作揖道谢呢。

高长松看着眼前的少女,在过去的两年中高香兰个头拔得很快,或许是因为她膳食均衡,汲取了足够多营养,俨然脱离了孩童的模样,朝着青少年进发。

而她的心智成熟度,说是小大人也不为过。

高长松一路带着高香兰打点生意上的事儿,眼下配货、盘货、记账、分配人员之类的调度工作,她都能做得井井有条,倘若说还有什么不足的,大概是她与外地商贾谈生意的本事。

这点哪怕高长松都不算强,他谈生意靠的是独一份的手艺,以及古代商人的信誉。

这年头基本没奸商,在讲究忠孝的古代,名声是一个人最初的名片,倘若你享有美名,到哪儿都会有人肃然起敬、大开方便之门,而一旦名声遭了,真是连个担保人都找不到。

古人经商,看名声,看路子,更看巧思。

高长松想,高香兰别的不说,论有毅力,她定能摘得头名。

其实,古代勤劳的劳动妇女真不少,可高香兰比她们脑子灵活,又受到过教育,再加之眼下的悉心培养,这让她在机敏智慧的同时,又不失吃苦耐劳的精神。

高玉兰跟高翠兰也很好,可她们不接地气,论俗务,高香兰干起来头头是道,简直是超人。

眼下,高香兰移步西堂,跟高长松一起跳锅边舞,高长松负责用大骨头炖汤,他从地窖中扒拉出几颗大白菜,准备一会儿涮着吃,这高汤,不美滋滋的?

另一半煮了菌菇锅,鲜美无比。

高香兰做什么,她有一手锻体练出的好刀工,谁见了不称赞一声弓马娴熟,此外高香兰还练了短剑,那更符合她此时的身量。

只看她手持菜刀,刷刷刷几下,羊肉被片得薄如蝉翼。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