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九宫夜谭 > 第11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1节

 

裴明淮道:“是。”

他出门见到苏连,便道:“替我看着,不许任何人接近。”

苏连道:“任何人?”

裴明淮道:“不错。”

他回转身进去,掩上了门,道:“老师请讲。”

沈信声音更低,道:“昔年老夫在太子……哦,不是现在的太子,是前朝景穆太子,皇上登基后追封为恭宗……我在他府中为太子少傅,这你自然是知道的。”

裴明淮道:“是,太子监国之后,势力日盛,先帝猜忌,以致父子相残,却是宦官宗爱一力调唆。后来先帝颇有悔意,宗爱生怕先帝问罪,竟先下手一步弑君,立了先帝的兄弟南安王为帝。”

沈信摇头道:“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皇上继位后,想着毕竟之前众大臣也觉得拥立先帝的兄弟并无不妥,他以皇孙身份继位,还是早些有个继承人的好,方得断得了那些皇室宗亲的痴心妄想。是以皇上有了皇子,真是十分喜欢,那一年便大赦天下,封皇子为太子,并依祖制,赐太子的母亲李贵人死,追封元皇后。”

裴明淮道:“这子贵母死之制,未免太不通人情。”

沈信淡淡一笑,道:“你可知道这李贵人原本是谁的王妃?”

裴明淮道:“是永昌王的王妃,后来永昌王谋反,妻妾没于宫中为奴,皇上却看上了她,才有了太子。”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隐隐有点明白沈信的意思了,只觉一阵发寒。只听沈信缓缓地道:“魏朝历代皇帝,都对皇妃的出身全不在意,因亡国而入宫的女子为妃为后,大有人在。是以李贵人虽然本是永昌王的王妃,皇上也并不在意。李氏是永昌王在南伐时自寿春得来的,后来封了贵人,又因为儿子被封为太子被赐死。但……但其实不管是皇上,公主,还是当时的常太后,对于这孩子究竟是谁的儿子,都是有疑问的,只是皇上那时并无别的儿子,又急于立个太子好断了众皇亲的念头,才……”

裴明淮道:“既然李贵人已死,死无对证,自然如今已无人知晓,也不能追查了。”

沈信摇头道:“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若太子真不是皇上的儿子,皇上又因当日情势所逼,非得立个太子,你说,皇上,或是长公主,他们那时还该做点什么?”见裴明淮神情,又道,“若换作是你,你会如何做?”

“我……我必定会留一样靠得住的东西,作为证物,能为有朝一日所用。”裴明淮道。

沈信淡淡一笑,道:“不错,说得好。后来,宫里又发生过一件事,跟永昌王有些关系,也不知道你是不是听说过。”

裴明淮道:“是不是一个乳母偷了东西,被剖腹挖心处死的事?”

沈信道:“你知道?那乳母是永昌王府的人,谋反事发后跟李氏一同没入宫为奴的,李氏封贵人后,便带了这乳母回宫,后来又照料太子。那乳母偷了东西之后,立时便被发现,在她身上搜了个遍,怎么都没找到。本以为她可能是吞了下去,但即便是剖腹挖心,也不曾找到……”

他两眼凝视前方,似乎是记起了多年前的事,面上神色十分恍惚。“那个乳母,还有李贵人,都是不会有任何机会把任何东西传递出去的。但是,那东西,一定是传出去了……你知道李枫为什么会死吗?李枫在临行前,来见了我。他对我说,现在他们手里有一样东西,由这样东西,能找到另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他对我说,老师,你儿子儿媳都死在南伐一役中,连尸身都找不到,如此深仇大恨,您就不在意吗?难道您真心甘情愿为这大代一族效命?我告诉他,这些事,我早已经放下了。他说的话,我就只当没听到,也劝他不要胡思乱想。”

话已至此,裴明淮总算也弄明白了来龙去脉。但越想,越觉得发寒。“老师,你是认为……有什么东西能证明……证明太子并非皇上亲子,而是……而是永昌王的儿子……这东西原本是在宫里秘藏,却在多年前被人盗走,不知所踪。太子为了此物,不惜……不惜……”

“未必是太子所为,可能是另有其人。八姓勋贵,帝室九姓,甚或宗室亲贵,个个都脱不了嫌疑。毕竟,谁握了这把柄在手里,太子便得受他要挟。”沈信道,“太子跟你年龄差不多,他娘死的时候,他还太小,哪里做得出来这事。而且……我总归教了太子这些年,他……他不像是不择手段的人。”

裴明淮一哂,道:“恕明淮直言,这是老师过迂了。先帝父子相残,半年皇位三易其主,为了这帝位,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沈信望向他,道:“你似乎十分不以为然。”

裴明淮道:“先帝一生纵横沙场,铁蹄过处所到披靡,但又如何?连自己儿子都杀了,最后竟死于阉人之手,后世论起,也算是奇闻一桩。”

沈信笑道:“总得有这样的开拓疆土的君王,也得有看重文治的君王。最好的,便是二者兼具之,且有慈悲之心,有宽仁之量,还得有远高出常人的眼光器量,不拘于眼前的区区疆土。总得有人打下江山,方得徐徐谋之,哪有不流血不打仗就能改朝换代的呢,哪一回不是杀得个死去活来,元气大伤。总得传个几代,还得祖宗烧了高香,才会有那么位有眼光有谋略有胸襟的明君出现。但一旦有了,自将名垂后世。”

裴明淮笑道:“老师说得是,只是你拿这个教训我,一点用也没有,还是拿这话去训导太子吧。”

沈信摇头道:“太子不是不好,是不够好,没有好到那个地步。或者是说……若是在以前,很好,现在,就不那么好了。太子若登基,那是一定急着会想再南伐的。他比不得当今天子有耐性,又不知有多少百姓要遭殃。”

裴明淮叹了一声,道:“老师是思虑太过了。”

沈信摇了摇头,道:“唉!如今也是该重文治的时候了,仗还是少打为妙,百姓急需继续休养生息,这中原大地已经打了上百年了,经不得再来一波了。”

裴明淮道:“老师,我也想问您李枫所问的那句话。您身为高族士人,却为大代效力,你心里,就真的没有一点想法?毕竟,您的儿子儿媳,都死在南伐之中。”

沈信微微一笑,道:“我若说没有,你是不是不信?”见裴明淮不答,温言道,“明淮,你年纪还轻,你出生的那年头,天下已大致宁定。你虽然听得多,但你没有亲眼见过昔年那各路人马割据一方,杀红了眼的时候。不说远了,单单说先帝在位的时候,四处征伐,把百姓强行迁走,以充赋税。……你知道迁了多少人回来吗?数十万之众啊!先帝离开瓜步的时候,可谓是寸草不生……唉!谁是皇帝,改甚么朝代,又有何妨?只要肯为百姓着想多些,那便成了。本朝的几位皇帝,都是有谋略有眼光的人,知道一文一武相迭而行,胜过南朝许多了。”

他看裴明淮还是不言语,又道:“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佛经读得比我还透,有些事,你得学着想通,否则总归是看不开的。”

裴明淮道:“老师也不必说太子不对,不管换了谁当皇帝,那仗是不得不打的。一南一北,谁不想收了天下?上回南伐,却也是因为南朝先北伐。边境那边,柔然又不时来犯,否则又何须北镇?”

“是了,那你若要打,是为了什么?”沈信道,“为何昔年先帝已打过淮河,得了瓜步,却又退了回来?因为即便打过了,也守不住。虽说如今北强南弱,但整个中原大地都元气未复,想要一统,不是时候。照我看,总得要休养生息,少则数十年,多则上百年。”

裴明淮笑道:“到那时候,老师跟我,都是黄土一堆了。”

“那又如何呢?”沈信道,“顺应天道,才是正理。现在要求的便是稳,先帝虽然好战,但在对南宋的谋略上,却是一点不错的。以武力威慑,取几个必争之地,然后便作罢,因为如今无论是北,还是南,都没有吞并对方的能力。”

裴明淮道:“老师说的天道,又是哪一家的道?”

沈信微笑道:“从古至今,便只有一个道字,你也懂。如今的圣上,好黄老之学,以前是常常拉着我谈说,又尊儒道,崇佛理,已经跟开国的烈祖是大大不同了,除了仍然尚武之外,跟咱们哪里还有什么不同。明淮,最要紧的,不是血统氏族,而是所崇之道,这是不会变的。”

裴明淮不语,沈信看了他一眼,道:“我问你一句话,你可知道,为何你两个兄长年纪都不小了,却一直不娶亲?”

裴明淮怔住,道:“老师为何问这个?”

“我只问你,你知不知道?”沈信道。

裴明淮苦笑,道:“我实在不知道。我问二位兄长,他们只笑笑不答。问我爹,我爹爹只说少管闲事,管好你自己的事就成!”

他忽见沈信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那笑意十分古怪,又似叹息,又似嘉许。只见沈信点头道:“好,好,好!你爹果然强过老夫百倍了。我是惭愧,惭愧哪……”

裴明淮道:“老师,你就莫要跟我打哑谜了,论学问,我怎么学都差得远。老师难道知道缘故吗?”

沈信微微一笑,道:“你总有一天会知道。”

裴明淮道:“老师既然不肯说,就别扯到我身上了。方才你说那事情,你要我……要我怎么做?”

“你什么都不必做。”沈信道,“我告诉你,你心里知道便是。”

裴明淮犹豫半日,道:“好。”

沈信看着他,又是一笑,道:“你不准备禀告皇上?”

裴明淮道:“又何须从我口里说?我是不愿作这恶人,留得一分,便是一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