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小说网
逍遥派小说网 > 汉道天下 > 第1322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22章

 

其中之一,就是东西京并列,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不分高下主次。天子往来于两京之间,居无定所。

其次,在东西京之外,选择重点城市立陪都,天子四时巡幸。

比如太原、邯郸、涿、临淄、彭城、南昌、长沙、成都、金城等地,都可以作为备选地点。

这些地点都是战略要地,天子应每隔几年就要巡幸一次,让当地的臣民知晓天子的存在。

天子巡幸四方,古已有之,只是一直没能形成正式的制度。

现在正是最合适的时候。

当然,要将巡幸四方形成制度,就要对驰道进行修缮,这将涉及大量人力、物力的调配,不能急于求成,要从长计议。

刘协听荀彧说完,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答应可以讨论一下。荀彧可以先和三公通气,看看有没有这个可能,然后再提交朝会讨论。

然后,刘协拿出了一份文书,递给荀彧。

荀彧接过一看,正是荀文倩提及过的那件事:冀州刺史王芬意图谋反,故太傅陈蕃子陈逸曾参与其事。

“有这事吗?”

荀彧放下文书。“有。臣知之甚悉,可为陛下陈其本末。”

刘协笑了笑。“好,正要听荀君高论。”

“陈逸乃陈蕃子。陈蕃是党人,位列三君之末。王芬亦为党人,乃八厨之一。欲明原委,自然要从陈蕃说起。前后三十年,涉及人物甚多,还请陛下安坐,听臣一一道来。”

由来有自

党人与皇帝的矛盾并非突然出现,而是酝酿已久。

严格来说,从董仲舒改造儒学,使儒学登上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儒学与皇权之间就有着天然的冲突。孝武帝看似推崇儒术,实则用的还是法术,不过是用儒术修饰而已。到了孝宣帝,更是明言汉家自有法度,霸道、王道兼用,不可能纯任儒术。

儒门当然不肯罢休,不断反抗,最后的结果就是王莽篡汉。

王莽败亡了,儒门却没有完全败。

光武复兴,鉴于儒门影响之大,实际上继承了不少王莽的政策,儒门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前朝时势大的地方豪强渐渐服膺儒学,成了儒化的士族,其中的精英则成了世家。

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就是其中的代表。

细数本朝的世家、大族,大多都有儒学传承,已经不是纯粹的豪强。

儒门影响越来越大,必然会引起皇权的警惕。本朝前期,外戚掌权。儒门锲而不舍,潜移默化,用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将原本是军功勋贵的外戚变成了具有儒学素养的外戚,儒门与外戚渐有合流之势。

窦武就是儒门寄予厚望的大将军,而马融则成为外戚中的一代儒宗。

但孝桓帝重用宦官打断了这一趋势,将儒门循序渐进的希望砸得粉碎。渐进温和的方式难以实施,儒门也渐渐失去了耐心,越发偏激,最终随着窦武、陈蕃被杀,矛盾激化,引发第二次党锢。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