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好在周遭人员众多,大家彼此客气寒暄,不乏话题可谈。
待那厢粮米入仓,小吏们忙碌了起来。
这厢沈琇这通判则要引众鲁商往府衙去见何同知以及府城的一些富商乡绅。
既认了舅父,他自要与舅父同车而行。
沈琇对董举人、对三房并没甚好感,当年董家悔婚,他比兄长更愤怒。
但到底时过境迁,此后他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再回首看当年那“失信”,实算不得什么。
总归董家也好三房小长房也罢,并没得到什么好结果,倒是他们兄弟如今总算熬出来了,他的怨气便也消弭殆尽了。
何况当年那些事与一直在外经商的三房四老爷沈涟也没甚关系。
上了车,沈琇便先笑道:“听说瑖哥儿已经进学了?真真是可喜可贺!恭喜舅父!”
提起最有出息的长子,沈涟由衷笑了出来,“家里总算出了个爱读书的,我与你婶子……你舅母,真是烧高香了。只盼他能学着你们兄弟这一星半点,也不枉家里供他读书一场。”
沈瑖真是沈家三房里难得的读书种子。
被沈涟带去山东后,他便入了蓬莱书院,有山长蓝竎点拨,他自己也知上进,自是进步极快。
而当初沈瑞为了登州招商引资,上书寿哥求设“商籍”——
在当地有田有铺、雇佣若干当地劳力的,且与当地有一定贡献,如修桥铺路之类,真正造福一方百姓,才允许附籍,且以商籍进学的读书人以后是不会免税赋的。
寿哥拍板决定,开设‘商籍’,山东商籍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尽管商籍的条件相对苛刻,但江南那些科举大省竞争何其激烈,不是那等才学一流之士,可能终生都没机会做个小小秀才。
故此山东此举实实在在的吸引了一些想靠着科举改变门庭的富商巨贾前来山东投资附籍。
而今河南的招商引资沈瑞也打算用商籍这招,此乃后话。
却说沈瑖也正是因在山东应试,才轻松考中秀才。
提及喜事,车厢里气氛登时轻松起来,沈涟、沈琇两人之间的隔阂无形中消散了许多。
沈涟关切问起沈琇的伤势,又对他守城义举大为赞赏。
沈琇笑道:“只是皮外伤,初时高热了几日,还是随军的大夫高明,药到病除,如今已养得差不多了。”
沈涟因道:“我们路过济南府,也请了两位名医同来,待会儿见过同知大人,便请这两位再与你好好诊诊脉。身子骨要紧,可要彻底将养好了才是。”